克服“转型阵痛” 看北京如何适应“新常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1-23 18:25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记者 任卫东 魏梦佳 乌梦达)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聚焦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加快培育“高精尖”经济结构……过去一年,北京大刀阔斧完成了110项重点改革,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经济脉动稳健有力。

在2015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记者从北京两会上获悉,处于发展“换挡期”的北京,将主动适应新常态,计划投入2000多亿元,聚焦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

瘦身健体

2014年,北方最大服装批发集散地——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启动搬迁,这一30年来云集上万商家、纳税数千万元的熙攘之地正式开始告别首都。

动批搬迁背后,是北京转变发展理念、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速。

2014年底,北京常住人口2151.6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582.7万人,机动车突破500万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20。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迫使北京进行区域协调,疏解低端功能。

北京市明确,北京既同全国一样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又面临自身深层次结构调整的紧迫任务,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努力使首都经济发展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2014年,北京忍痛“瘦身”,努力“健体”。在全国率先发布147个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关停退出392家污染企业,推进53个产业转移疏解项目,拆除中心城36个商品交易市场。同时,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深化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实施创新科技体制的20条改革举措和“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创新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今年,北京拟计划安排452.4亿元用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协同发展

19日,由京冀两地共建共管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落户河北沧州渤海新区。

打破行政区划、体制机制藩篱,突破两地分别注册、监管等政策限制,让这一京冀协同发展的案例颇受瞩目,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重点医药企业主动出京入冀,寻求更大发展。

近年来,发展空间、排放压力、人员和土地成本增加等因素一直制约着北京产业发展。2014年,北京主动推动中关村政策向津冀两地覆盖,与津冀共建了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引导北京企业在津冀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北京将力争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转移等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其中包括:重点打通国家高速公路、跨区域国省干线的“瓶颈路”“断头路”,推动组建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促进区域重点城市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

更绿更蓝

冬日的北京,在潮白河怀柔段沿线,6000多亩整齐划一的新植林木正坚韧生长。怀柔区杨宋镇梭草村村支书马志会回忆,过去,由于盗采河沙严重,形成许多大沙坑,最深可达70米。一刮风,漫天风沙,连人影都看不见,村民们苦不堪言。

2012年,北京开始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至去年底,全市完成造林95万亩、植树5100多万株,平原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4.5%。潮白河怀柔段数量众多的大沙坑也被填平削坡,重披绿装。

为了群众热盼的“APEC蓝”持续下去,北京去年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压减燃煤290万吨,五环路内基本取消燃煤锅炉,3.8万户实现煤改清洁能源,淘汰老旧机动车45万辆……

2015年,北京核心区将实现“无煤化”,城六区将全部取消燃煤锅炉,开征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污费,完善预报预警、科技治污、空气重污染应急联动机制

北京将坚持依法治理、铁腕治污,努力让“APEC蓝”保持下去,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责任编辑: 戚轩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