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海量宋瓷重见天光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1-31 11:1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承人陈芳财(中)专程从福建晋江前来考察“南海一号”沉船(1月29日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是保存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存。自1987年被发现,到2007年整体打捞上岸,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海一号”入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考古工作者按照模拟埋藏环境保护法方案,以田野考古方式发掘水下沉船遗址。经过7年的保护发掘,沉船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展现在世人面前。经过考古识别,这些南宋外销瓷主要由江西景德镇窑系、浙江龙泉窑系、福建德化窑系、福建闽清义窑系和福建磁灶窑系等五大民窑瓷器构成。这究竟是一艘怎样的沉船,它经历了怎样的故事,谁拥有这些珍宝,又打算运往何方,“南海一号”还有众多谜团等待揭示。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南海一号”右侧中部船舱位置散落着一摞摞福建德化窑白瓷器和福建磁灶窑绿釉器(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这是考古工作者对“南海一号”上清理出来的淤泥海沙等凝结物进行水洗时发现的三枚古钱(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在广东阳江“南海一号”博物馆,考古工作者每天都要定时向沉船船体木质结构喷洒特制药水加以保护。从考古学角度来看,对沉船船体的研究意义甚至大于船上的这些南宋瓷器(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在广东阳江“南海一号”博物馆,一位考古工作者向沉船船体木质结构部分覆盖浸泡过特制药水的白布加以保护。从考古学角度来看,对沉船船体的研究意义甚至大于船上的这些南宋瓷器(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责任编辑: 温雅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