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安机关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管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2-10 10:19 来源: 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6日傍晚,下班时间已过,福建省邵武市公安局昭阳派出所民警刘为民向消防安全检查的最后一站——邵武民俗馆走去。 

  同样是这个时候,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灵源派出所民警林海鹏正穿梭在临水东街和中源路上,对沿街店面的流动人口进行检查。

  刘为民和林海鹏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社区民警。

  2014年年初,福建省公安机关开始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警务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实践,福建省6600余名社区(驻村)民警扎根社区,专注于开展社区工作,收集社情民意,服务社区群众。2014年,福建省社区民警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8.5万起,采集指纹信息175.8万份,预警处置信息356.2万条。

  为社区民警减负

  提起社区民警,很多人会想到居委会大妈,因为辖区内的大事小事,社区民警都要管。

  林海鹏当初其实“挺不想”当社区民警的。2005年参加工作的他,一开始被分在晋江市公安局巡警大队,2011年,由于岗位调整,他成了一名社区民警。

  而在成为社区民警前,刘为民已“久经沙场”。2002年,他在一次化装侦查当地系列抢劫案过程中,曾被四名歹徒围住,胸口被顶着三把刀。这次惊心动魄的侦查,带给他从警17年来第一次个人三等功。2005年,刘为民被派到华光社区。当时已年近知天命的他,觉得“社区民警很少有表现的机会,这辈子就只能立一次三等功了”。对成为社区民警,“内心多少有些想法”。

  成为社区民警之后,林海鹏发现自己“忙成了陀螺”。除了要管社区内的大小事,他还得参加派出所白天的值班备勤以及110接处警,承担案件的查处等各种任务。

  “社区警务经常要为打击整治让路,社区工作很难开展到位。”林海鹏说,这导致的后果是,社区纠纷、居民提供的案情线索常常被忽视,而小纠纷却可能发酵成案件,破案的任务又最终压到他身上,这样他更加没有时间跑社区,形成“恶性循环”。

  2014年年初,福建省公安厅发文规定,社区民警不用参加派出所白天的值班备勤及110接处警,不参与本网格外案件办理,不承担案件查处等各种指标任务。工作“专职化”,以人口管理为核心,以人、地、事、物、组织和场所等治安要素管控为重点,带动信息收集、治安防范和服务群众等。

  文件下达后,林海鹏终于有时间跑社区了。他一有空就走街串巷,登记流动人口,调解纠纷……如今,走在街上,时不时有人跟他打招呼。过去一年,灵水社区的刑事案件比2013年下降了60多起,治安明显好转。

  邵武的信义巷因租住着很多四川籍务工人员,被当地人称为“四川街”。推行社区民警专职化后,刘为民成了“四川街”的常客。

  “刘公安,我没买到回家的火车票,你帮我想想办法啊。”8日那天,记者跟随刘为民走访“四川街”,在邵武做水泥工的邓代友看到刘为民,走上前来求助。

  “你打算哪天回家?我帮你上网查查看还有没有余票。”刘为民应承了下来。

  因为近一年来扎根社区,刘为民和“四川街”的不少人成了朋友,他也从这些朋友那里获得了很多治安信息。与2013年相比,华光社区的刑事案件从43起降至36起。

  社区民警“看得到前途”

  最近几天,林海鹏的脸上总洋溢着笑容。原来,在最近的泉州市公安局网格民警星级评定中,他所在的灵水网格的流动人口登记率、出租屋登记率、行业场所单位治安检查、矛盾纠纷排查等各项工作名列前茅,他被评为晋江市公安局优秀网格民警,还被泉州市公安局记个人三等功。

  “社区民警还能立三等功,以前想都不敢想。”林海鹏笑着说。

  刘为民同样高兴。时隔13年,他再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上次立功差点丢了性命,这次立功,竟然是因为当好了社区民警。”

  “局里对社区民警的工作绩效设置了科学的考评指标,并且在评优评先和提拔任用方面设置向社区民警倾斜的政策,让社区民警更加安心地扎根社区工作,没有后顾之忧,也看得到晋升的希望。”邵武市治安大队大队长詹志兴对记者说。

  为了让社区民警看得到“前途”,福建省各地公安机关因地制宜,纷纷出台具体考评奖惩方案。福州市公安局将“人民满意派出所”评选比例提高为25%,每季度评选网格警务工作“警星”;泉州市公安局对有网格警务工作等经历的民警在提拔任用方面实行“四优先”制度;漳州市公安局完善社区基础工作和破案打击同功同奖办法,今年以来已通报表扬46位网格民警;南平市公安局组织“十佳优秀社区民警”评选活动,按不少于20%的比例表彰网格民警,对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社区民警的提拔为副主任科员或主任科员……

  林海鹏说,市里的重视,加上制度的保障,让他觉得自己的“前途”是光明的。今年31岁的他,表示愿意扎根社区,做一名称职的社区民警。(本报记者 何海铭 通讯员 郑明)

责任编辑: 张倩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