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县域经济:新常态下再图新跨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2-15 09:29 来源: 辽宁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2007年,辽宁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的发展思路。

经过两轮的“三年倍增”,辽宁省全省县域一大批产业园区组建形成,县域工业也由过去以矿产开采、初级建材、农产品加工和传统手工业为主,向由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占比提升的多元化结构精彩转身。

2014年,辽宁省县域47个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9400亿元以上,超百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达到30个。440多平方公里的县域重点工业园区吸引了1.5万余户工商企业入驻,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县域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万家。

告别低“转数”急需新动力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县域经济增速放缓,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显现,发展红利日渐弱化,县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地区差距拉大,县域经济这台“发动机”缺乏提高“转数”的新动力。

适应新常态,接轨新战略,开拓新思路。2014年下半年,辽宁省开展了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6+4”专项调研,围绕现代农业、县域工业、体制机制三个方面,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调研和考察,找差距、学经验,努力寻求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新动力、新机制。

通过调研,辽宁省找到了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县域传统产业比重仍然较大,区域间产业产品趋同明显,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品牌意识较差,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要素向县域流动不畅。

通过调研,辽宁省也看到了县域经济进一步大发展的空间和方向。辽宁省县域经济正处于规模扩张与转型升级并重的关键时期,“沿海经济带、中部城市群、辽西北”三大板块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和载体;“一路一带”国家战略也给辽宁县域经济提供了内联产业、外闯市场的平台和通道。

抢抓新机遇期盼大手笔

通过调研,决策者们意识到,县域是各种资源整合的最佳平台,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布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工业产业集群、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辽宁省县域经济规模和档次的主要途径。

基于优势、突出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将成为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高速公路”。辽西设施农业产业带、辽东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辽河流域粮食产业带、沈大高速公路高效农业产业带、滨海大道精品农业产业带和沈康、沈阜现代农业产业带已按区域铺展开来。

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二三产业体系才能避免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孤岛”。辽南要进一步完善工业产业链条,推进配套产业集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及生产性服务业;辽东要重点发展生态工业与绿色旅游服务业,建设环保生态型产业体系;辽宁中部要主动承接沈阳等大城市产业转移,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辽西北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资源转型接替产业。

产业趋同、资源相同、市场重叠的县域应抱团闯市场,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增强区域带动力;内陆县域应加大与沿海经济带县域的纵向合作,主动承接,借力发展;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县域支柱产业,增强县域支柱产业体量,重点扶持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和10亿元以上的大型工业企业,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机遇不可复制,错过就有差距;困境更是机遇,不攻难涉险,难练一身本领。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有心气、有勇气,有狠劲、有长劲,有实招、有高招,才能让县域经济这台“发动机”增添发展新动力。(记者 徐铁英)

责任编辑: 赵宇桓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