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家国情怀总相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2-18 18:57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记者 闫祥岭、李志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近平总书记17日在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凸显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家国情怀,再次让人们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家庭、家教、家风对于以德治国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家庭被反复吟唱。在游子的心中,她是明月,是寒梅,是夜曲,是歌声,是一副对联,是团圆饭的味道;她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愁绪,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感怀,也有“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的豪气;她难以言表,又时刻涌现,形成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人伦理念。尤其在春节,不论天南海北,人们都把家庭作为原点和重心。

重视家庭,是因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每个人品格形成的起点;重视家庭,是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健康向上的基础保障;重视家庭,是因为每个家庭的家风,汇集一起,能够直接影响社会风气。毫无疑问,无论对个人、集体,还是整个社会,家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石作用,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中,以德治国是一个重要内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而家教、家风,是构成“德治”的重要基础,对个人品德建设,对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都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也正基于此,家国情怀,成为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心中割舍不断的情怀,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重要精神资源。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家和国始终维系在一起,荣辱与共,治家也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范畴。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进程中,发挥传统文化的内生力量,把依托家庭、家教、家风的“德治”效果发挥好显得尤为重要。内有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滋养,外有法治建设的强力支撑,才能延续生生不息的力量,激发民族创造力,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为人民增加更多福祉、为民族增添更多荣耀。

责任编辑: 薛源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