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捆绑何时休?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治理“红顶中介”乱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3-07 11:34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权”“利”捆绑何时休?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治理“红顶中介”乱象

“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在各级政府部门加速简政放权的同时,却也有一些“红顶中介”悄然从政府手中接过认证、审查、评估等审批权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就如何治理“红顶中介”乱象展开热议。

“红顶中介”蚕食简政放权改革红利

从一年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的中华医学会,到审计署去年6月公布报告显示:13个中央部门主管的35个社会组织和61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采取违规收费等方式取得收入近30亿元……

回顾2014年,“红顶中介”一词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和中央政府文件中。在党和政府提出简政放权的背景下,一些被社会称为“二政府”的“红顶中介”乱象显得尤为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调研发现,虽然政府不断推进简政放权,但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简政放权确实“走样”了。

“‘红顶中介’一类是指由政府转型过来具有审批权的组织;一类是捆绑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协会,主管部门有一部分职能隐藏或者直接委派给这类协会;还有一类机构是一些主管部门退休领导在任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说。

代表委员表示,近年来,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各地政府大力减少审批事项。然而一些地方的“改革红利”却让中介机构截留。“红顶中介”乱象导致一些企业负担不减反增。

“简政放权在做‘减法’,‘红顶中介’却做‘加法’。”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红顶中介”已成为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形成利益链条关系以权谋利的工具。

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全国人大代表、长春新大石油集团董事长刘桂凤深有感触地说:“‘红顶中介’现象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抑制了市场经济活力,还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吞噬了简政放权的改革红利,必须予以遏制。”

屡禁不止缘于“利益捆绑”难剥离

“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文化部文艺评奖中存在‘暗箱操作、利益交换’”……今年2月份,中纪委官网“晒”出了去年对环保部、文化部等部门的巡视问题“账单”。

为何“红顶中介”屡禁不止?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一些中介机构而言,带上政府部门的“红顶”就能“旱涝保收”,“查得再严,也想方设法另设名目来依附上政府权力‘靠山’”。

事实上,作为一种备受诟病的权力腐败,“红顶中介”由来已久。这些“红顶中介”有的是因各地政府机构改革转型而生且拥有变相审批权,有的则干脆就由政府主管部门退休干部把持凭关系揽活,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利益攫取和分配的链条。

“‘红顶中介’的存在折射出政府不愿意放权的现实。”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刘志彪认为,一些部门将审批权取消后,由指定的“红顶中介”承接,只是将审批权的“红章”从政府部门的“左口袋”转移到了“右口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部分代表委员认为,“红顶中介”之所以屡禁不绝,根本原因就是少数地方和部门过于“任性”,不愿意放权,这已经成为影响行政审批改革的最大顽疾。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直言:“一些政府部门之所以不愿意放权,归根结底还是‘利益捆绑’在一起。因为他们手上现有的权力养了一批人,甚至肥了一批人。”

摘掉“红顶子”必须彻底斩断公权私欲

“想要治理‘红顶中介’,必须进行触动现有政府部门权力以及背后利益的改革,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斩断背后的利益链条。”刘志彪认为。

“红顶中介”乱象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指出,要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整治“红顶中介”,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着力铲除滋生腐败土壤。

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国务院审改办负责人吴知论表示,整治“红顶中介”的要害点不在于中介,而在于中介和审批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治理,一是把联系割断,二是把联系公开化。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副市长谢双成建议,应建立权力程序清单,即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规范,不仅国家部委要公开权力清单,省市县的权力也应该公开,并制定时间表。

“彻底斩断公权私欲是杜绝‘红顶中介’的根本所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施芝鸿建议,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建立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摘除“红顶中介”这颗毒瘤。(新华社记者:孙铁翔、熊争艳、吴雨 参与采写记者:宗巍)

责任编辑: 王洋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