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向纵深推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3-07 17:36 来源: 瞭望
【字体: 打印本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展望2015年,简政放权值得期待。

    回顾2014年,简政放权改革成果颇丰,启动了一批改革试点,中央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任务在数量上超额完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刘峰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去年,简政放权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但是离百姓的期待还有差距。如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还须啃下三块硬骨头

    去年简政放权力度之大值得点赞,但在一些地方,群众、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难”,“盖章难”的现象依然存在;市场监管跟不上简政放权的步伐的现象依然存在;上级“放权”和下级“接棒”衔接不畅的现象依然存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后,“红顶中介”蚕食简政放权成果的现象依然存在。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还将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高小平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简政放权下一步,还须从数量型改革向质量型改革转变,将已经出台的简政放权举措落实到位。还需要更大力度地转变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更大幅度地推动社会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回顾中国前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主导、政府积极介入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式,产生了很大成效,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进入新常态后,在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放权”时狠不下心,放不下手,“管理”上理念、方法落后,能力不足。各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简政放权的任务更加艰巨复杂。

    刘峰认为,新常态下,简政放权要继续推向纵深,还要啃下三块硬骨头。

    首先是法治思维的硬骨头。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官员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习惯用长官意志推进工作,缺乏法治意识。简政放权不是一放就灵,放权之后,需要用法治思维引领对市场经济、市场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其次是管理方式的硬骨头。简政放权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简政放权之后,政府要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提倡刚柔并济、协商民主;要多提供服务,提供平台、支持和环境,搞好和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

    最后是发展的硬骨头。“四个全面”首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简政放权改革中,上下级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中东西部之间,要增强协商,减少改革阻力,放大合力。

    行政管理创新是关键

    “简政放权的改革中,‘放’与‘管’如何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全新的条件下重新配置行政管理资源的重大问题。”高小平说,“在新形势下,将‘放’与‘管’结合起来,是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创新,也标志着政府转变职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

    “放权”则意味着转变“管”的方式,改变前置型的“管”,改为事中事后的“管”。高小平说:“这部分行政审批事项,‘放’了以后还需要加强跟踪管理。”

    当前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某些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导致在公共安全领域、市场监管领域时有突发事件发生。

    针对一些领域存在的管理松懈、管不到位的问题,该加强的政府职能要加强,该管的领域要管住管好。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的条件下,主要是对宏观管理、市场秩序和特定领域的监管,要加大管理力度,注重完善管理制度和机制。

    刘峰认为,与简政放权紧密结合的,是迫切需要转变行政管理方式。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要注意几个关键点。”刘峰说,“首先是‘简’,管理的项目不是越多越好。某些情况下,管得越多,成本越高,问题越多。应该相信群众、相信地方,只管住该管的、必须要管的。”

    “其次是‘俭’,行政管理者要具有简朴的作风。”他说,“还要做到‘谦’,管理者要保持谦虚谨慎,在管理的过程中,增加各主体的交流、沟通。”

    “再次,行政管理者、官员,针对政府承诺的工作任务、履行的责任,要勇于担当,说到做到,兑现政府的各项承诺;出了问题能够承担相应责任。”

    “最后,还要建设法治政府,政府行为、行政管理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刘峰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韩冰)

责任编辑: 宋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