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中国梦”在起航——写在青海玉树地震5周年之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4-14 18:1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西宁4月14日电(新华社记者陈凯、李亚光、李琳海)4月的玉树冰雪未融、寒风阵阵,站在地震遗址前闭目凭吊,人们依旧能清晰回想起5年前这座高原小镇满目疮痍的模样。今天,当地群众及各界人士聚集在地震遗址旁,见证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挂牌揭幕;玉树结古寺、当卡寺近千名僧人点燃酥油灯,为逝者诵经祈福。

    "2698人遇难,24.6万人受灾,家园倾覆、亲人离散……这些记忆是难以泯灭的。"曾亲历过地震的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讲解员才仁巴毛告诉记者,她至今都忘不了那无助的时光,也忘不了援建者曾带给她的帮助和力量。

    据才仁巴毛介绍,地震后,闭塞的高原小镇顷刻间成为西部最繁忙的城市之一。在全国援建者的帮助下,一座现代化城市在废墟上拔地而起:设备先进的校舍、整洁坚固的民居、星罗棋布的商铺、金碧辉煌的庙宇……玉树通过完成投资444.36亿元的1248个重建项目,在震后3年实现了二十年的跨越式发展。"面对八方支援,玉树常怀感恩之心。"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文国栋告诉记者,建设和保护好三江源生态,将是玉树人对援建者最好的回馈。

    今天,3000余名玉树各界人士齐聚格萨尔广场高声宣誓,将担当起历史重任,不遗余力建设和保护好三江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中下游流域地区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三江源感恩林栽种活动中,禅古寺僧人周桑拉加小心翼翼地栽下树苗,神情严肃的他宛若进行着一场仪式。5年来,玉树各界通过自发的植树行动,共造林绿化378.57公顷,栽植各类苗木235万株,其中玉树市创造了高原林面积增幅5年超50%的"绿色奇迹"。在玉树治多、杂多、囊谦等地,牧民自发组建近10个民间环保组织,为治理三江源生态、保护野生动物做出了努力。

    "灾难为玉树注入了深沉的奋进力量,为人们的梦想赋予了新的内涵。"文国栋说,"关注生态、着眼发展、通过自身努力建设好新玉树,这是我们的感恩方式,也是我们的梦。"

    48岁的达桑尼玛居住在玉树市扎西科社区,作为昔日的贫困户,他们一家在震后两年就成功完成了"蜕变"。"以前挖虫草是全家的唯一收入。"达桑尼玛说,迁入国家援建的新居后,他开始做起土特产生意,妻子拉瓦措也重拾年轻时的藏服缝制手艺,目前家庭年收入已超过8万元。

    "勤奋努力成了老百姓们的共识,人们改造生活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扎西科社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桑旦兰周说,凭借藏饰交易、车队运输、工艺品加工等产业,扎西科社区8000余户居民连年增收,新购的轿车、现代化的家用电器、鼓起来的腰包、与日俱增的自信是他们奋进的真实写照。

    截至目前,玉树市结古地区33.04万平方米的重建商铺已基本完成分配,在充满商机的高原小城中,人们正努力实现着梦想。震后5年来,玉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近10%,城镇年均增长近8%。预计到2015年底,玉树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将有望达到1.4万元以上。

    今年,重建后的玉树八一职业技术学校即将迎来首批毕业生。"酒店、导游、唐卡绘画、汽修等行业人才是玉树发展急需的力量,目前对应专业的900余名学生正在相关岗位实习,未来将成为建设新玉树的中坚力量。"该校校长陶云明介绍。

    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青海玉树指挥部指挥长李军会说,为适应国家在重建中对玉树进行的适度超前规划,震后5年来,玉树近200名管理骨干分批前往北京进行实训,每年北京高校还从玉树招收80名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为玉树将来的自我发展奠定了基础。

    "援建者们的辛劳我们铭记在心,玉树发展绝不能仅止步于当下。"玉树首家青年创业联盟董事长尕松成林告诉记者,公司87名80后、90后目前正在筹建自己的电商平台,他们希望通过新思想和新技术,将玉树藏文化产品和特产资源推向世界。

责任编辑: 黄林昊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