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望水 绿色产业成芦山灾区亮眼风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4-18 14:57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成都4月18日电(记者 杨迪、吴晓颖)四月春光好,在雅安市芦山县芦阳镇火炬村,一些村民正忙着给猕猴桃基地搭设立架。借助灾后重建的产业培育政策,火炬村的红阳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上千亩。依托毗邻县城的优势,村里还通过发展农家乐、民俗游,形成了“一条龙”的观光农业产业链。

在芦山灾后重建中,雅安市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围绕“绿色”做好产业重建文章,将原本散乱的茶叶、中药材、果蔬等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打造出三条“百里产业走廊”,既保住“青山绿水”,又帮灾区群众找到了“金山银山”。

“过去,我们的农业特色产业像十根手指,广泛但分散;现在,十根手指攥成拳头,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效应。”雅安市农工委主任李文峰说,加快农业产业重建既让农民快速致富,又维持了川西农村风貌,让人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工业产业重建则突出了集约化、绿色化的理念,摆脱了过去小规模、低水平的发展路子,强化了灾区的自我“造血”机能。

沿省道210线进入宝兴县灵关镇,过去散布在公路边上的作坊式石材加工厂被工业集中区里的标准化厂房取代。记者在宝兴县玉龙石材厂看到,工厂投资100多万元安装的一套废浆循环综合利用系统已经运转起来,这套系统将废浆进行沉淀、分离,得到的清水用于再生产,石材废渣则被集中运送到周边工厂,用于生产下游建材产品。

“不排出一滴废水,不浪费丝毫石材。”宝兴县灵关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田泳说,宝兴县白色大理石加工产业自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发展,经历了从粗放到逐步规范的过程,而灾后重建让这一传统产业真正走上了“零排放”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路子。

国务院发布的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中划分的生态保护区占到灾区总面积的85.33%。保护区需要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扰,这使得芦山、宝兴、天全等地产业重建的迫切需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形成冲突。

对此,雅安市按照重建总规要求,在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和名山县之间的雅安经济开发区,设立芦山、天全、宝兴三县“飞地产业园区”,实行“共建共享”发展模式——优势产业向飞地园区聚集、利益分成向“飞出地”倾斜。

目前,“飞地产业园区”已引进重大项目18个,预计两年后园区营业收入将达500亿元。雅安市发改委主任高凯介绍,在扩大受灾区县招商范围、促进灾区群众就业、帮助受灾企业技改扩能等方面,“飞地产业园区”模式一举多得,有力支持了灾后重建。

责任编辑: 赵宇恒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