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改革步伐不停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4-27 09:01 来源: 文汇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从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从东海之滨延伸到浦江之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25项主要任务和措施日前亮相,这个在国内率先试点的自贸区,如今站上了更高的起点、更广的领域、更大的空间。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上海自贸区,要求这块大试验田播种制度创新的良种,“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重大改革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披坚执锐、攻坚克难,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创新。”

    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围绕四个领域的制度创新,包括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及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上海自贸区改革的步伐未曾停歇。

    勇当苗圃,以开放促改革

    不栽盆景,勇当苗圃,是上海自贸区义不容辞的使命。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当好排头兵,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引领,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为重点,坚持制度创新,做到可复制、可推广,先行先试,攻坚突破。”

    瞄准国际通行规则,上海自贸区制定和完善负面清单,马不停蹄地开展外商投资、境外投资管理和商事登记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就在前几天,上海自贸区首个外商独资服务实体项目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德国阿特蒙集团与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三联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定制租赁框架协议。外高桥医保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租赁协议签订后,阿特蒙项目将进入全面启动阶段,包括硬件建设、医疗设备筛选和引进,以及人才招募等环节都将逐步陆续推进。”

    医疗服务是上海自贸区第一批扩大开放的服务业领域,在2014版“负面清单”中,又进一步取消了外商投资医疗机构最低投资总额和经营年限的限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的开放措施项目正加速落地,首批23项服务业开放措施已落地项目779个,第二批拓展至制造业的31项扩大开放措施已落地项目44个。

    对标高标准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度创新正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上海自贸区内从事跨境生鲜业务的伊禾农产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佳对此深有感触,“有了自贸区对跨境水果、生鲜分拨和展览业务通关、商检等方面的支持,企业在国际业务上的潜力被释放了出来。”

    “短短一年半,我们不仅升级了传统进口生鲜、水果一般贸易的业务模式,更开启了进口水果跨境网购新业态--上海跨境通平台实现了全国首单享受个人物品行邮税的进口水果B2C跨境交易。”蒋佳说,通过尹禾国贸在洋山建造的低温车间、监管冷库、海关集中监管放行库等设施,进口水果在自贸区内完成查验、分拣包装、报关放行等全部流程,以个人行邮物品的方式直接从自贸区迅速送往国内消费者手中。这种模式将在未来吸引大量国内大型生鲜电商与大型进口生鲜供应商在洋山完成交易,形成产业链的集聚效应。

    金融开放,配置全球资源

    “用世界的钱,办自己的事儿”,这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带给企业实实在在的甜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月收到了来自三家境外银行总计25.5亿元人民币的贷款。通过连续四笔境外融资,上港集团获得了总计179.6亿元人民币的低利率资金,节约利息2亿元以上。

    “按以往规定,内资企业是不允许进行境外人民币借款的。”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张欣园表示,上港集团的境外贷款,缘起于央行关于上海自贸区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细则的出炉。借助金融开放的平台,这条境外融资“直通车”才能顺利搭建而成。

    事实上,对于金融业来说,上海自贸区的扩区将使创新空间、客户数量和质量获得实质性的飞跃。通过流动性支持、产品研发、业务联动,眼下各家金融机构纷纷加速创新力度,提升自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随着央行宣布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外币服务功能,多家银行积极行动起来,为多家区内及境外客户提供外币存贷款、结售汇等业务。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在首日就完成了其首单业务,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用于支持宝钢航运等三家自贸区内企业的经营发展。

    “上海自贸区扩容后,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将进一步促动金融服务业开放,使金融创新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起来,为全国提供服务。”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紧密围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在分账核算境外融资业务、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各项要素市场的清算及结算业务等目前新兴业务发展上加大产品创新与服务力度。”

    更高起点,深耕更广空间

    根据深化改革方案,上海自贸区的实施范围将涵盖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新纳入的三大片区中,陆家嘴是国家金融贸易区,金桥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江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表示,“我们将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陆家嘴、金桥、张江在金融贸易、先进制造、科技创新方面的良好基础和优势,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与‘四个中心’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叠加效应,争取能够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正是借助于上海自贸区在艺术品通关、交易等方面的不断探索,我们艺术品保税展示的生意蒸蒸日上。”外高桥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环中告诉记者,“今后,陆家嘴、金桥、张江都是自贸区,一定会联动起来发展。我们可能会把梵高、达利、米罗的艺术展放在陆家嘴举行,仓储和交易则仍放在外高桥,继续利用保税优势,这样一来等于把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优势辐射至更多的地方。”而胡环中的心愿就是把上海打造成新兴的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

    站在更高的起点、更广的空间深耕自贸区。沈晓明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着力把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相结合,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结合,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相结合,努力建成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区。”

    以国务院日前公布《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为新起点,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进入了“2.0”时代。

    作为国内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为目标,将在更为广阔的制度创新“试验田”里,深度挖掘改革潜力,多维度拓宽改革领域,保持自身的改革先发优势。

    关键词:坚持制度创新 在完整行政区划下“自主改”

    从深化改革方案来看,上海自贸区在继续推动原有制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又新添了推动公平竞争、权益保护、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人才服务体系创新等试点事项,这些正是“自主改”的体现。

    事实上,上海自贸区与粤津闽自贸区最大的不同在于,扩区之后上海自贸区的几大片区都在浦东新区这个完整的行政区域内,这就让浦东在以开放促改革方面拥有了更大空间。另一方面,制度创新的设计、协调和执行融为一体,使得自贸区改革的协同性大大增加。

    “以上海自贸区建设推动浦东新区政府加大自身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在一个行政区内以开放促改革的体制机制,”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表示,通过出台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用透明的程序保障权力的透明落地。

    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还将成为科技创新的制度高地,形成完整的创新体系。

    浦东新区副区长丁磊认为,目前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自贸区的张江片区,也是四大自贸区中唯一的高科技园区,这就给了其借自贸区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机遇。最新出台的“2015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共有56项措施,其中19项涉及“双自联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上海自贸区),聚焦于把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在张江复制推广、充分运用,打通货物、资金等的“进出通道”。

    关键词:服务国家战略 联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

    “进入‘2.0’时代的上海自贸区建设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三者都是国家战略,彼此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关系。”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局长张湧表示,“上海自贸区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物理空间的交会点,随着贸易便利化等改革措施的进一步落地,将在沿江沿海运输、国际中转航运、口岸贸易通关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带一路”既涉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涉及投资贸易的重塑,而后者正是自贸区的核心内容。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认为,上海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推动上海自贸区成为服务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平台。此次深化方案提出,上海自贸区探索建设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亚太知识产权中心,助推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

    “上海自贸区要保持领先优势,就要大胆实践,试验技术含量高、战略意义大的制度创新,为国家自贸区战略谋子谋势,发展成为国家自贸区战略试验区。”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表示,在服务国家战略上,上海自贸区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构造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价值活动及相应的价值链网络,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

    在他看来,一旦试验成熟,长江经济带有望实行统一的贸易便利化监管制度,包括国际贸易及国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制度、现代航运管理制度、第三方检验采信制度、多部门综合管理服务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创新的有效复制,带动服务贸易、现代物流、融资租赁、保税展示、跨境电子商务、期货保税交割、集拼中转分拨、国际船舶管理、港口航运服务等高端要素聚集和产业转型发展,形成基于市场分工与协调的价值链网络,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金融改革“3.0版” 加大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上海自贸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叠加,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基石。”张湧表示,上海自贸区是金融创新和开放的国家实验室。

    在深化方案中,明确要求上海自贸区加大金融创新,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尽管只有简单一句话,但含金量很高,体现出了加大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

    就在前几天,上海自贸区的自由贸易账户启动了外币服务功能,“3.0版”金融改革的“新51条”也正在审批中,预计最快下月出台。其中,自贸区合格个人的境外投资试点(QDII2)有望开闸,通过给予一个较大的无条件换汇额度,让区内居民自由到境外进行移民投资、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和实业投资。

    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创新方面如何分工?在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看来,不同区域的金融有着不同的功能定位,在张江片区,金融创新将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形成科技金融创新的示范区;金桥将主要加强对先进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在原28.78平方公里范围内,金融创新将加强对离岸贸易的支持,为离岸业务提供一些创新机会;而陆家嘴则是自贸区金改的“主阵地”。(记者 唐玮婕)

责任编辑: 方圆震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