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东北”:大象能否借力起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4-30 15:10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沈阳4月30日电(记者 冯雷 石庆伟 王炳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被寄望给中国经济带来“乘数效应”。近日在沈阳举行的“绿公司年会”上,业内人士和专家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经济潮流,包括马云在内的众多商界领袖,把目光聚焦东北,寻找各类产业融合发展的商机。

当最新最轻的“互联网+”遇到“最老最重”的工业基地,将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东北经济能否借力起舞?这样的问题不仅关乎东北,对转型攻坚期的中国经济同样有样本意义。

“互联网+东北”:大象能否借力起舞?

黑龙江煤炭业窘困、吉林石化业亏损、辽宁造船业订单锐减……2014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大幅回落。今年一季度也未见好转,辽宁GDP增幅更是排名垫底,东北多地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等指标出现负增长。这不免让人担忧:曾支撑中国工业化的东北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难道真的已是穷途末路?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程虹并不这么认为。在她看来,雄厚的工业基础、齐全的工业体系、较强的科技研发基础和实力,恰恰是东北与互联网时代融合的重要“家底”。“传统产业融入‘互联网+’,将有无限发展空间。”她说。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不是颠覆,而是换代升级。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认为,真正的互联网经济是“互联网+传统经济”,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合。

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东北经济一、二产业占比较高,蕴含诸多的“互联网+”的创业“风口”。

数据显示,东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足工业总量的10%,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则严重滞后于全国。在谋求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地区,差距也意味着提升空间和发展机遇。

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正因为“互联网+”而升级。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认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包括两个方面:由传统装备向现代智能化装备转型,由传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型。前者意味着产品升级,后者代表着制造过程的高质量、低成本化,而这两项都离不开“互联网+”。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还体现在经营模式上。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认为,东北制造业的组织、运转模式都以企业生产为中心,过去10年的需求旺盛,造成很多企业热衷大规模化重复生产,不仅造成产能过剩,“赚快钱”也让有的企业研发、营销能力弱化。“未来制造业从‘B2C’向‘C2B’转换,‘互联网+’同样不容忽视。”这位从东北走出的企业家说。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蔡恩全说,不管是“工业4.0”,还是“两化融合”,都在朝着互联网方向迈进,对东北来说,如何把信息化技术和原本的制造技术融合在一起,既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吉林省智库秘书长、研究员刘庶明说,东北要创造新的动力,必须紧抓“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机遇,用数字化、技术化改造现有工业,实现工业引领发展。用好“互联网+”这个变量,东北传统产业会催生更多新产品和市场空间,东北经济才能“活起来”“动起来”。

“互联网+”可以让东北“举重若轻”

客户不论身处何处,只要轻点鼠标将图纸传来,智能机床就能瞬间加工出产品,冰冷复杂的制造变得轻松、简单而有个性——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机床博览会上,沈阳机床集团推出的十几台新款i5智能机床因为“能上网、智能化、会交流”,引来众多客商啧啧赞叹。

“互联网+”让“云制造”从概念变成了现实。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告诉记者,沈阳机床的云平台已与20多家企业的200余台智能机床实时联网,利用智能手机或电脑,可随时搜到闲置的机床并下达订单,并指挥机床立刻工作。“云平台上每台机床的工作状态、每个产品的加工时间和成本,都一目了然。”

30多亿元的战略投资注入,在A股市场上受到热捧——添加了云平台的智能机床顿时变得炙手可热。而在产品需求订单大幅减少的沈鼓集团,公司搭建的云制造和在线监测平台也创造了新效益。

嵌入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远程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分析、一站式服务交钥匙工程、海外服务以及技术咨询等10个领域的现代化服务,去年为沈鼓集团带来16.6亿元收入,利润额占集团总量的78%。

“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如今,东北众多工业企业借助“互联网+”启动转型,传统产业燃起提质升级的星星之火。

“互联网+”催生的新产品和市场空间,正让东北老工业基地变得“活起来”“潮起来”。东软集团用线上数据,颠覆传统健康医疗行业,由点到网形成医疗云、健康云,服务覆盖2000多万人口,联通上千家医院,最近一次成功吸引投资37亿元。

东北的“互联网+”发展机遇,引来诸多商业大佬的目光。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阿里巴巴已将沈阳作为重要物流节点来建设,依托沈阳和辽宁的区位优势,将辐射效应扩散至整个东北地区。在云计算、大数据和全球化贸易方面,阿里巴巴准备和辽宁省政府一起,建立云计算基地,协助政府和当地企业“上云”,积极搭建政府云和企业云项目。利用阿里巴巴先进的云计算实力和大数据经验,协助辽宁打造智慧省份和智慧城市。

4月17日,总部同在辽宁的东软集团与华晨汽车宣告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和应用示范基地,共同研发智能互联及电动汽车的电子产品。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说,传统制造对“互联网+”的渴望,将让这种“联姻”越来越多。

政府助力,需降低“制度摩擦力”

“东北三省工业重不可怕,怕就怕体制、机制太重,思想观念太老。”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锁直言东北问题的“痛点”。

作为经济社会的“守夜人”,政府该如何科学助力,让“互联网+”带来的商业变革顺利传导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认为,这需要政府加强自身改革,减少经济发展、创新创造中的“制度摩擦力”。他说,“互联网+”不仅仅带来企业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更要求制度重构和创新,需要政府加强自身改革,相关法规体系也要因之而变。

宽带资本董事长、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则认为,“互联网+”不应该简单被认为是一个工具和技术,而是一种塑造政府的力量。“东北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能否在‘互联网+’的倒逼下转变革新,是转型成败的关键。”他说。

绿公司年会结束后,辽宁省政府举行知名企业家座谈会。16位发言企业家中,接近半数直指东北地区“大政府、小市场”,要求政府“放手”。王玉锁说,东北地区的政府管得太多、手伸得太长,面对“互联网+”带来的经济变革,政府要简政放权,当好“服务生”。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认为,东北振兴经历了10年黄金增长,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东北和全国的差距反而拉大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思想不够解放。

“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向中央要项目、要政策,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还在于改革。”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说,比如国企改革,尽管中央还没有出台细则,东北不能“等靠”、观望,而应主动探索;比如产业投资,政府完全可以将国有资本交给民营机构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对此,辽宁省省长李希在绿公司年会上表示,辽宁将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攻改革之坚、克转型之难,为创新发展开路、清障、除弊。

“白山黑水造就了东北人的热情,广阔大地练就了东北人的闯劲。”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说,很多东北人都是共和国初期的“闯关东”一代,新时期东北要发扬“新闯关东”精神,让改革、创新在这里创造出新奇迹。

责任编辑: 朱英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