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祖国,她们都在我心中”
——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中国“红色印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5-06 11:12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莫斯科5月6日电 (记者 任瑞恩 岳连国) 这里被誉为“红色摇篮”,曾培养了许多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烈士的后代,这里也是一群中国老人念念不忘的“第二故乡”——这就是俄罗斯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在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新华社记者来到这里,探寻中国“红色后代”留下的印记。

从莫斯科向北驱车300多公里,便来到了位于伊万诺沃市的国际儿童院。一群六七岁的孩子看到来访的记者,隔着窗户不停招手,脸上绽放着天真灿烂的笑容。

1933年,苏联政府建立起这所特殊的寄宿学校。曾经被送到这里的孩子中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的子女,也有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等多国著名共产党人的孩子。他们在这里一起学习,共同生活,度过了宝贵的童年时光。

时至今日,儿童院已培养了来自86个国家的4000余名儿童。目前在儿童院就读的330名学生中,绝大多数来自俄罗斯不同地区,外国学生主要来自叙利亚、乌克兰、几内亚比绍等国,他们或失去父母,或来自战乱、种族冲突和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

目前儿童院的正式名称为“伊万诺沃斯塔索娃寄宿学校”。随着学员的增多,俄政府对儿童院进行了改扩建。当年的白色校舍已不复存在,在占地4.5公顷的校区里已建起11栋建筑,包括教学楼、宿舍、游乐室、游泳馆和健身房。

教学楼是校区的主体建筑。在接近教学楼入口的砖墙上镶嵌着一块白色大理石,上面刻有儿童院创建者斯塔索娃的头像和建院简历,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儿童院把童年的快乐和家的温暖还给了来自86个国家的孩子”。

进入教学楼,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大厅,这里集中展现了儿童院的不平凡历史。大厅一侧竖立着86个国家的国旗,大厅一角是儿童院历史陈列馆。陈列馆旁边的墙柱上镶嵌着一块大理石纪念牌,上面刻着卫国战争期间在前线牺牲的17名儿童院学员的名字。在教学楼宽敞明亮的走廊里,一幅贴在墙上的地图格外醒目,上面写着:“我有两个祖国,她们都在我心中”——这是当年那些革命后代发自内心的表白。

“曾在儿童院就读的中国学员很多,共有115名。我很了解这些中国孩子,他们是儿童院的骄傲,”儿童院历史陈列馆馆长库兹涅佐娃回忆起往事如数家珍。在面积约30平方米的陈列馆里,库兹涅佐娃指着墙上的老照片逐一讲述。在众多照片中,记者辨认出一张拍摄于1940年朱德之女朱敏与两个小伙伴的合影。

库兹涅佐娃清晰地记得,1983年儿童院成立50周年大庆时,朱敏偕丈夫前来参加庆典。与朱敏同行的还有很多中国学员,他们亲吻儿童院的土地,拥抱院子里的树木,尽情表达对儿童院的留恋和感激之情。他们虽已不再年轻,但聚在一起时表现得像孩提时代那样顽皮开心。

“这些年,我们与中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儿童院现任院长舍夫琴科说,在中国驻俄使馆的帮助下,儿童院4年前开设了汉语课,现有20名学生在学习汉语,来自中国的老师为他们授课。下一步,儿童院将与中方磋商开设孔子课堂。2011年,儿童院还与重庆文理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儿童院每年派1至3名毕业生前往该学院学习。

记者离开时,汉语班的几名学生赶来送行。名叫苏尔坦的17岁学生说,他曾到过北京、上海、重庆等中国城市,和同龄的中国学生一起吃住,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最后,这名已被选定赴重庆文理学院深造的学生用汉语对记者说:“我爱中国!”

责任编辑: 张倩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