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降准不是“中国版QE”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5-07 18:17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专家:降准不是“中国版的QE”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决定,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降准措施。而此前的2月4日,央行刚刚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近期的两次降准为何不可简单地与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画等号?两次降准又给市场传递了一个什么样的信号?2015年5月7日,中国政府网就网友所关心的问题电话连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巴曙松和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回应社会关切。

降准目的在于保持相对平稳的货币政策环境

央行连续两次降准,其中一次降准力度相较以往有所加大:根据以往经验,每次降准幅度一般为0.5个百分点,而此次直接下调1个百分点。不足三个月内的两次降准,央行有何深意?

在电话连线中,两位专家都指出,两次降准遵循全年确定的金融政策目标,是对冲外汇占款大幅回落、维持M2增速的政策工具,并非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的信号。

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占款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巴曙松认为,从2014年6月以来两次降准的时点选择上来看,央行均是外汇占款大幅回落的节点上给予的及时对冲。2014年6月和2015年1月央行分别采取定向降准和全面降准举措,当时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分别是-867和-1289亿元;而2015年3月央行外汇占款减少2307亿元,一季度外汇占款同比少增1.04万亿元,基本需要降准一个百分点予以对冲。“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政策操作,有利于保持12%左右的M2增速,从而保持相对平稳的货币政策环境。”巴曙松说。

而在李迅雷看来,降准或者升准只是为了维持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他分析道,一季度的基础货币规模大幅减少,原因是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一季度外汇占款同比少增1.04万亿元,M2的增速也因此而降低。为了维持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所预定的12%的目标,央行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进行对冲。李迅雷还回顾了央行历次降准的历史记录作为对照:“08年至今,从历次央行降准的时机选择看,它都是在M2增速明显回落的档口实施降准,而且降准的目标是为了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M2增速目标保持一致,从未超出过该目标而实施降准。”

降准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本质区别

针对近日出现的“中国版QE”论,两位专家认为,目前没有出现显著偏离预期政策目标的过度宽松,也不应该把目前的或今后还将推出的降准当做中国版的QE来看待。

“如果综合评估降准和外汇占款减少等产生的政策效果,降准之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并没有大幅扩张,这一点和欧美央行在危机之后的QE政策存在显著区别。”巴曙松认为,央行资产负债表是否显著扩张是判断是否是QE的主要指标;而降准完全是属于经典传统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对冲外汇占款大幅波动的环境下,实际上只是使得央行的负债方不同科目之间发生转换,并没有改变央行整体的资产负债规模。

李迅雷指出,降准实际上是中性的货币政策体现,降息也未必就是宽松货币政策的体现。在最近的两次降息过程中,均同时提高了存款利率的上浮幅度,这实际上使得降息成为非对称性降息,实际存款利率的降幅非常小。央行的用意已经非常清晰: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如果要简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那何苦非要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还要让存款利率的允许上浮空间扩大至30%呢?如果是中国版的QE,那么为何不让属于高高在上的存款准备率一次性大幅降低呢?”李迅雷反问道。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箱很“丰富” 不需要实施QE仍有降准空间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网络上关于""中国将很快宣布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传言也甚嚣尘上。两位专家表示,中国现有的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还有不少操作空间,没有必要走向大规模QE。

巴曙松认为,从下一步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看,中国现有的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还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具体来说,在此前国际收支双顺差时期为对冲外汇占款流入而不断提高的准备金率,在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开始出现重大调整、外汇占款趋于减少时,这种高准备金率也为对冲外汇占款的下降提供了充足的政策空间。在欧美国家的利率出现低利率时,中国市场的利率水平还同样有灵活调整的空间。

李迅雷表示,目前对大型银行的实施的存准率高达19.5%,随着今后外汇流入不再成为中国货币创造的主要渠道,则降准的空间还非常大。此外,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存在,而这种经济下行是对过去30多年经济高增速的一种合理调整。它完全不同于美国次贷危机后的经济回落。因此,中国也没有必要推行QE,降准只是为了将过高的存准率水平降下来,而且,这种降准的过程,也是为了让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正如当初为了对冲外汇流入和经济过热一样,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是非常稳健的。(张爽)

责任编辑: 司徒宇乾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