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 助力改革推向纵深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6-01 15:25 来源: 中国经济新闻网
【字体: 打印本页

    编者按

    李克强总理5月12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今年要开好头。两年多来,国务院部门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37项,本届政府承诺减少三分之一的目标提前两年多完成。虽然成效明显,但持续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

    即日起,本报推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系列报道”,邀请专家解读和分析我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程中的重点、难点及监管之道。

    作为本届政府的开门第一件事,简政放权的力度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这把 “改革之火”反而越烧越烈。

    在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郑重宣告,“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个历史概念彻底终结。会议决定,按照依法行政要求,在去年大幅减少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彻底取消这一审批类别。

    5月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在会上再次强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和抓手。这不仅是当前形势下,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迫切需要,也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5月26日,据财政部消息,根据 《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决定将财政部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涉及政府性基金立项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捐赠事项审批、外国政府贷款事项审批等。

    对此,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专家表示,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无疑是对权力的进一步约束,是简政放权工作的继续深化。其意义既是继续加强对政府之“手”的约束力,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也让我们充分看到本届政府的务实与智慧。

    铲除“制度后门”推动政府依法行政进程

    非行政许可审批,是指不属于行政许可法调整的行政审批,在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国务院部门共有非行政许可审批453项。2013年和2014年进行了7轮清理,取消了209项。而今年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对剩余24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意见。

    国务院近期发布的 《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明确,在前期大幅减少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再取消4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将8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今后将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

    李克强明确指出,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制定权力清单,其目的就是为了划定政府权力的边界。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彻底根除“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制度后门”,对促进简政放权工作的进行,对于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以及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等方面,无疑都具有重大意义。

    “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作为制度的‘灰色地带’,通过利用法规、政策的‘混合’与‘交叉’地带以及对新生事物、新生职能进行监管的要求,自寻创租设租,争权夺利,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这也是其根本性弊端之所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教授唐亚林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唐亚林指出,目前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是,应该通过法律法规规范的事项,没有及时入法,以得到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应该通过部门联动与协调的事项,缺乏责任单位、责任主体、责任机制的建构;应该坚决取消的事项,缺乏有效清理、取消和废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周宏春对此也持类似观点。

    周宏春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根本性弊端在于,首先,政府经过层层过滤,与市场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由于政府的干预,也导致管理成本的大大增加。其次,一系列繁杂条框的审批事项,容易滋生腐败土壤。此外,导致逐渐形成了一类专门寻求国家制度支持藩篱的寄生族群。

    “更重要的是,由于管制与审批事项过多,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致使我们逐渐丧失了自身特色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周宏春强调。

    唐亚林具体表示,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这一制度“灰色地带”,具有三大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可以彻底铲除政府影响市场主体自主发展的非制度性干预空间,防止通过规避《行政许可法》的方式寻租,推动政府依法行政的进程。

    其次,可以减少政府部门间协调成本,铲除部门利益生发的温床,推动政府事务处置公开透明化进程。

    此外,可以增强企业、社会组织、公民对政府的认同感,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廉洁型政府、透明型政府的建设进程。

    加强清理与监管力度彻底铲除“模糊边界”

    诚然,尽管近两年改革成效显著,但因“政府之手”伸得过长而导致的障碍依旧为市场和百姓诟病。

    李克强此前曾强调指出,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该取消的就要取消,该转化的就要合理转化。政府做事一定要光明正大,今后决不能再搞“模糊边界”、再玩“模糊权力”。

    而在5月12日召开的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也指出,目前,改革进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然有较大差距,一些措施不落实、不配套等问题亟待解决。

    对此,周宏春直言,从客观上来看,我国确实一直存在政府与市场的“模糊边界”问题。中国与众多西方国家所不同的是,西方国家从一开始便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原则、体系与机制,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的则是计划经济道路,这便在无形中形成了“模糊边界”。在此过程中,则极易出现管理人员对于自身管理权限的过度依赖。

    对此,周宏春强调,今后应着力加强对所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彻底清理与监管,以切实防止由于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而可能变相滋生出新生问题。

    唐亚林也进一步提出建议,首先,要对所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彻底清理,列出完整清单。

    其次,成立超越部门利益的评估与甄别小组,对清单上所有事项一一过堂,分门别类提出解决方法,该入法的抓紧入法,该确定责任主体的立即确定负责单位,该取消或者废除的应坚决不留。

    此外,分步实施,通过试点、推广等方式,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推进方案。

    最后,唐亚林补充表示,对新生事物、新生职能,我们应保持一份包容和敬畏之心,只要不违背公共利益,应尽量通过行业自律、诚信建设等规范方式,来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与自我监管的目标。(作者 张倪)

责任编辑: 宋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