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扩区”满月”
——“2.0版”自贸试验区如何升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6-02 07:47 来源: 光明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4月底,上海自贸区正式宣布扩区,进入“2.0时代”。从28.78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升级后的上海自贸区正在发生怎样的深层次变化?扩区后,自贸试验区管理体制调整,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与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合署办公,将自贸区的建设和试点落实在完整的一级政府框架下,进行常态化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新的管理架构运转如何?

    记者获悉,上海自贸区扩区以来,各项工作抓紧推进,浦东新区将推出政府“减权清单”、试点在沪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自贸区就业、加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等改革举措,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方案也已初步形成。

    给政府权力再做“减法”

    政府职能转变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国务院批复的上海自贸区“深化方案”25项内容中,有12项是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继4月底率先发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张清单”后,浦东新区政府争取年内将两张清单“升级”,同时按照清权、减权、制权的要求,制订和推出首份“减权清单”——凡是没有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凡是市区两级依据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权力争取率先取消,凡是“红顶中介”(包括各类评估评审)全部取消和放开。

    “搞自贸试验区不是为了搞政策洼地,搞税收优惠,而是希望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自身改革,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简政放权,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浦东对此有着清醒认识。孙继伟介绍,浦东新区正在全面转变行政审改的理念,从提高效能、节省时间转变到“不批少批”,形成“网上政务大厅+单一窗口+集中审批”的管理服务新机制,强化主体责任,发挥社会第三方机构的作用,目标是打造“有限”政府和“有为”政府。

    与此同时,推动市级职能部门进一步向自贸区和浦东新区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企业年报公示制度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据悉,扩区后建立的“浦东新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已整合350万条信用信息数据,还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和信息共享力度。

    写好“双自联动”大文章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使命,也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基础。自贸试验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都落在上海浦东,多重机遇和优势的叠加,将为各种创新努力提供最佳“试验田”。

    孙继伟说,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是一篇大文章,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一个初步方案。

    一是加强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科技服务企业的认定,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实现保税、通关与检验检疫等便利化;二是大力发展技术贸易,积极争取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权限下放到浦东;三是建设浦东中部创新走廊,着力打造从基础创新、源头创新、技术转移转化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完整创新链条;四是推动张江高科技园区从产业园区向科技城转变;五是推进国际化人才高地建设,缩短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证申办周期,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居留证件、人才签证和外国专家证办理程序等。

    “过去,外国留学生在上海无法直接就业,但随着上海纽约大学等国际型高等院校的兴起,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愿意选择在上海发展事业。”孙继伟透露,上海自贸试验区将率先试点外国留学生在自贸区就业。

    金融创新对接科技创新

    金融中心建设,在国务院批复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和 “深化方案”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包括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继续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继续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继续推动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建设,推动金融开放“安全网”建设,完善金融监管机制,都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孙继伟告诉记者,浦东新区在加大重量级、国际性、功能型金融机构的集聚力度,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已经落户。同时推进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在自贸试验区建立和完善黄金、外汇、股权、债权、期货、保险、大宗商品、航运金融衍生品等面向境内外开放的交易、清算、结算平台。

    据悉,浦东新区正在推进在上海证交所设立“战略新兴板”,争取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设立科技创新专板。包括创新国资创投管理机制,扩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鼓励科技园区联合金融机构共同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探索建立张江科技投资银行等一系列措施也在推进之中,切实加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