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翅膀·四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给我们什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7-16 18:39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余晓洁、杨维汉)7月16日至25日,北京农展馆。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首次举办军民融合主题展览。

    11大军工集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首次整体“亮相”,数十家“民参军”的企业同台“秀”。

    这是一次展示,展示近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就。

    这是一次检阅,检阅军工高科技“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绩。

    两万平方米展区、近千项展品见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国之策。

    如果说,“两弹一星”让新中国挺立起不屈的脊梁,那么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力量源泉

    军民融合,在新中国66年的岁月里一脉相承。

    ——新中国成立之初,着眼有效应对战争威胁,国防工业按照“军民两用”的要求加快发展,奠定了我国的工业基础和大国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发展方针,国防工业大规模“军转民”,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防科技工业遵循“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指导思想,完成了能力结构调整和军工企业改革脱困。

    ——党的十六大以来,沿着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以民用核能、航天、航空、船舶为代表的军民结合产业加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这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赢得未来的精确判断。

    历史上,军事技术长期领先于民用技术。但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人类开始进入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时期。目前,发达国家的军事专用技术比重已不到15%,而军民通用技术超过80%。在科技和军事双重革命的驱动下,军民融合成为时代洪流。

    “只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达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说。

    如果说,弹星箭船器是国力的象征,那么军民技术的转化共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插上了翅膀

    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是一段奋斗史。

    ——展厅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业集团公司相隔不远。他们研制的神舟飞船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实现了中国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和中国深度。

    ——预警机、我国首台太赫兹安检仪、牧羊人-2000空管系统;液晶面板和模组、“白细胞”操作系统、熊猫机器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两“兄弟”的展品,讲述打破中国“缺芯”“少屏”困境的上下求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旗下中国久远牵头研发的万瓦级激光拦截系统——“低空卫士”被业内誉为重点场地、大型活动的安保“利剑”。这款低空安保装备能在5秒内精准拦截半径2公里、360度空域的“低空、慢速、小型”肇事航空器。

    筑梦、逐梦、圆梦,军工人一直在路上。

    国防大学公布的《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度只有约30%,处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阶段。如何让军民融合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退出管理条例》到《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再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与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联合审查工作规则(试行)》,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等连续发文健全准入机制,完善市场环境。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5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到《2015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专项行动的实施不断推动军民融合政策的落实。

    数字看变化,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在引领国家科技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2008年至2014年,国防科技工业获授权发明专利年均增长率比全国年均增长率高26个百分点;国防科技工业总收入年均增速高出国民经济年均增速约6个百分点;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推广应用为例,对矿产能源、电力、城市建设等多个产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显著。

    如果说,“华龙一号”、北斗是“新名片”,那么伴随军民融合高端装备走出去,华夏儿女日益在国际舞台信步四方

    原子核,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一亿分之一,却蕴藏着惊人的能量。

    1955年,中央作出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中国核工业扬帆起航。

    从两弹一艇研制成功、挺立起中国核脊梁,到铸剑为犁、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我们在重温中国核工业60年波澜壮阔历史中赢得自信。

    “‘华龙一号’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的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它标志着我国拥有核电自主创新的能力,为自主知识品牌的机组走出国门提供了有利支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前景广阔。”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勤说。

    和“华龙一号”一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加速走向世界。

    自2012年底面向亚太区域提供正式运行服务以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保持了连续稳定运行,服务性能满足系统服务规范要求。根据计划,北斗将于2020年形成全球运行服务能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精度服务。

    同样勇于整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还有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旗下的长安汽车。

    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长安每年将利润的5%用于研发,在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诺丁汉和美国底特律等分别建立了研发中心,为多款车型提供最强“外脑”。

    然而,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军民融合程度尚浅。这里,有等待挖掘的、利国利军利民的巨大战略红利。

    新闻链接:看看其他国家如何推动军民融合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崔静、杨维汉)军民融合式发展,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记者采访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伟,他为读者梳理了世界主要国家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一些做法,以期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提供借鉴。

    【高层协调,战略统筹】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在统筹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统筹协调军政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充分整合军地资源提供强力指导。例如,俄罗斯总理兼任跨部门科技政策协调委员会的主席,统筹考虑军民两方面的科技发展需要。2001年英国国防部出台《国防科技和创新战略》,明确提出国防部应吸引世界范围内技术先进的民用部门参与国防工业的科研和生产。

    【制度创新,法律保障】为确保改革的强力推动和规范有序,各国通常高度重视军民融合的配套法规建设。美国在推进军民融合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出台的就是《采办改革:变革的命令》这一重要改革性文件,明确提出要对国防采办方式、军用标准、国防会计制度等进行重大调整。俄罗斯国家杜马于1998年通过了《俄罗斯国防工业军转民法》,使国防工业军转民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规划调控,项目牵引】各国普遍将规划计划作为调控引导军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为确保军民融合战略的有效落实,多数国家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专门的配套计划。如美国先后制定了国防部的军民两用应用计划(DUAP)、商务部的高技术计划(ATP)和由国防部牵头的技术再投资计划(TRP)等多项计划。美国2014年国防授权法案中专门安排1.5亿美元的“快速创新项目”,面向小企业和非国防传统供应商进行投资。此外,各国也十分重视以重大的军用或军民两用科技工程建设为牵引,整合国家总体资源,形成科技与经济的综合竞争优势。如美国的“曼哈顿”“阿波罗”“星球大战”,前苏联(俄罗斯)的人造地球卫星等科技工程,都是通过国家长期巨额投入下的军民大协作完成的,对促进经济领域与国防领域的密切互动和技术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国高度重视营造开放公平的国防竞争市场,让企业和大学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成为军民融合的主体。日本绝大部分武器装备的研制任务和几乎所有生产任务,均以合同方式委托民间企业完成。美国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国防高级技术研究局(DARPA),先后培育和推动了互联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重大颠覆性技术,但该机构并不具体承担项目研制任务,而重点是对大学、小型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进行长期稳定的科研投入。英国国防部极力降低国防部合同的进入门槛,在国防供应商论坛建立“中小企业组”,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防项目。2012年11月,法国发布“中小企业国防协定”,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小企业在推动国防工业创新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责任编辑: 陈旭佳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