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解读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8-04 08:30 来源: 统计局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2014年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6.39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副主任孙庆国
就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接受《中国信息报》记者专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59.4%。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是怎么统计的?电子商务为何能够保持快速增长?对此,《中国信息报》记者采访了服务业调查中心孙庆国副主任。

  问:为什么电子商务交易额是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对象进行统计调查?

  答: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商店和市场,电子商务的所有交易活动都是在交易平台上实现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有完整的交易记录,其本身还具有强大的数据加工能力,所以针对电商平台交易开展调查,可以完整地获取在平台上的交易情况。2014年在对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情况调查的同时,我们对电商平台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也进行了调查,也就是分别从企业端和电商平台端开展了电子商务交易调查。通过企业端的调查,可以反映不同行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情况,而通过电商平台端的调查,可以取得全社会的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数据,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的统计数据就是在对电商平台调查基础上取得的。

  问: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一直较大,各行业发展速度明显趋缓,为什么电子商务能够保持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呢?

  答: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签署订单后所实现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易活动。一项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完成,需要有电商平台、网络以及用户也就是网民等几个必备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说,电商平台被使用的频率越高、网速越快、用户越多,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也就会越快。2014年这几个方面在我国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首先,2014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主动尝试利用互联网开展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及服务活动,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直接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减少了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和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其次,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将用户与电商平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14年我国新建4G基站达73.3万个,4G用户达9728万户,这一网络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4G网络。第三,就是我国有广大的网民用户,据CNNIC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手机上网人数达5.57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61亿,同比增长19.7%。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利用网络的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娱乐的“基础元素”。2014年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正是这些要素共同作用、协同发展的结果。

  问:发布的数据中,有不同性质交易平台的情况,您能否介绍一下有关自营平台和第三方平台的情况?

  答:根据电子商务平台的性质,通常将企业为自身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搭建的平台定义为自营平台,如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的销售CRM平台,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的销售平台和采购平台;为其他单位和个人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的平台定义为第三方平台,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淘宝”就是第三方平台。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既用于企业自身的交易活动,同时也为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交易活动服务,也就是混营平台。比如大家经常使用的“京东”就是混营平台,其自营比例约占交易额的70%,其他30%是作为第三方平台的性质供第三方使用。另外,通过调查我们看到第三方平台近几年发展变化的一个特点,即第三方平台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淘宝、天猫、京东等排名前20的第三方平台实现的电子商务交易额约占全部第三方平台交易额的90%以上。电子商务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平台规模越大,企业管理水平越高、服务配套越好、经营成本就越低,竞争能力就越强,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就越来越向规模较大的电商平台集中。

  问: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哪些行业的发展呢?

  答:电子商务的特点就是利用网络进行交易活动,包括订单签订、支付、物流配送等环节,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金融网络支付、物流快递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物流配送服务水平的提高。2014年我国快递业与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携手共进,快递业务量问鼎世界第一。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快递正式进入“百亿”时代,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同比增长51.9%,超过美国问鼎世界第一,快递业连续4年保持了年均增幅超过50%的速度。

  2014年电子商务的发展说明了电子商务已深入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仅创造了消费新需求,引发了投资新热潮,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还加速了产业间的融合,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催生了新业态,成为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新力量。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 陈燕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