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让改革红利百分百释放

2016-01-08 07:08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要让各项民生政策形成合力,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共振效应。要找盲点、去梗阻、畅渠道,确保“民生红包”不缩水

刚刚过去的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却持续增加,相关改革落地有声,“民生红包”接连不断:就业平稳增长、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社会保障继续加强,“居住证积分入户”让户籍改革有了实质性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新举措让创业者减负前行……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不过,在个别地方和领域,“民生红包”到百姓手中时却打了折扣。

“民生红包”为什么会缩水呢?

——有些政策缺乏配套措施。近年来国家拿出真金白银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标准,可因为跨省报销医药费用的渠道不畅,很多外出务工农民舍不得花钱看病,等小病扛成大病,黯然返乡。再比如,国家为了帮助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规定企业招聘残疾人可享受岗位补贴。可本地户籍的限定,把一些来自农村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残疾人挡在门外。如此“别扭”的规定,让很多本来可以走出去、自食其力的残疾人,只能留在家乡与贫穷为伴。

——各领域改革节奏失调影响惠民效果。

国家不断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居民收入蛋糕越做越大,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断增强,可由于净化市场环境的工作没能同步跟进,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人们的消费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为了还百姓绿水蓝天、道路畅通,很多城市对私家车实行限号出行。可与此同时,地铁等公共交通也在涨价,很多家庭不得不再买一辆车应付日常所需。政策“拧巴”的结果,百姓出行成本增加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也打了折扣。

——有些政策对其他领域的改革形成掣肘。

最近两年,国内一些城市试行积分落户制度,但政策明显偏向高学历者,农民工通过积分落户的难度很大。这样的户籍政策固然能吸纳高精尖人才,却与城市“既需要白领,也需要从事低端劳动的蓝领”的实际相悖,更不符合做强服务业的经济结构调整大方向。农民工进城收入增加的“红包”,被孩子城里上学难无奈留守家乡的“伤痛”抵消了不少。

可见,让民生领域“改革红利”得到充分释放,增强各项改革政策的协调性至关重要。

好的民生政策,不仅要有明确的指向、标准,还要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并通过广泛的宣传使百姓家喻户晓,通过操作性强的细则使之高效落实,建立刚性的问责机制使相关部门勤政有为。

好的民生政策,要做到上下看齐、左右瞻顾,形成合力,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共振效应。同时要避免某一项改革单兵突进,对其他领域形成外部负效应,或因一些改革步调失衡导致百姓利益受损。每一项政策从酝酿、制定到实施,要通过顶层设计把握节奏力度,也需要各部门多沟通协调。只有尽快找盲点、去梗阻、畅渠道,才能把“民生红包”完完整整送到百姓手中。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让人们对2016年有了更多期待: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可以想见,每一项政策的推进,都会给万千家庭带来福音,并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诚望这些好政策能铿锵有力、和谐默契,合奏出人人都有获得感的时代乐章。(曲哲涵)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