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增速有变化 但仍在合理区间

2016-02-03 15:07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6年2月3日下午3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介绍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 徐绍史]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实际有三个最核心的内容,一是速度变化,二是结构优化,三是动力转换。看中国的经济,应该从新常态的角度来看,所以我今天着重从新常态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经济的情况。

第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变化,但是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过去的一年,大家也都知道,我们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从主要宏观调控指标看,中国经济体现在“四个稳”。

一是经济增速比较平稳。去年全年GDP增长6.9%,符合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速在7%左右的区间。在全球经济体当中,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位居前列的,而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是就业保持稳定。大家也都知道,去年一年我们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1000万,实际上是1312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都不高,所以就业应该说是比较稳定的。

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我们原来设定的目标就是跟经济增长同步,但是它快了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所增长,城镇居民去年可支配收入达到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收入倍差已经缩小到2.73。

四是物价涨幅平稳。CPI全年上涨只有1.4%,属于温和上涨。这是我要给大家介绍的第一个情况,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变化,但是它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

第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结构优化取得积极成效。看整个经济形势,不但要看短期内经济增速的起伏和波动,而且要关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经济的质量效益。结构优化也体现在四个方面,“四大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需求结构的改善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消费的贡献率超过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上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旅游、信息、文化、健康等服务消费持续升温。固定资产投资去年增长了10%,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4.2%。总体来看,需求结构是消费贡献超过投资,这是个很大的变化。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这里的关键词就是三产的比重超过二产。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0.5%,首次超过50%,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趋势更加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大大快于传统工业的增长。

三是区域结构更趋协同、协调和平衡。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的发展,总体上看中西部地区快于东部地区。我们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我们部署了一大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的新区,还有科技示范区等等,这些新的载体、新的抓手,都促使中西部地区有了比较快的增长。所以总体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这四大板块协同、协调、平衡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

四是城乡结构不断优化。大家看到统计数据了,2015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1%,也就是说有7.7亿人口在城市生活。比上年提高了1.3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高0.9个百分点,我前面介绍了,城乡收入的倍差已经缩小到2.73,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是2.78,2015年降低了0.05。如果说还有一个结构在优化,就是能源结构在改善,节能减排在进步。2015年我们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已经达到了12%,比2014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了1.6个百分点。2015年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5.6%。

第三,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新的增长动能正在积聚。这里主要是四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有效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从本届政府开始,我们就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特别是商事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激活了市场主体的活力。2015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2万家。外商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境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都实行网上备案。财税、金融、价格、国企改革顺利推进,为动力转换创造了很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激发了社会的创造活力。媒体朋友们也都知道,我们出台了“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互联网要加11个行业,11个行业结合互联网来转型升级。在互联网+这个层面下,我们又有了“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种孵化器,各种创新基地,发展得非常快。在“双创”下面,还有一个支撑平台,就是“四众”,众创众包众筹众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推动创新创业,这为新动能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正在孕育成为新的经济动能。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集成电路、海洋工程装备、医疗器械等战略性行业向高端迈进。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接近4万亿,增长了33.3%。

四是对外开放有效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我们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带动资本输出、产能输出。“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将近150亿美元,增长了18.2%。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步伐还是非常快的,拓展了我们经济发展新的空间。

第四,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条件、有能力巩固向好势头、态势和形势。中央在中国经济上现在有两个最重大的方向性、指导性的要求,一个是新常态,另一个是新理念。新理念就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提出的五大理念——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我们现在很多工作都是围绕着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发展新理念来展开的。我们的这种信心来自于对中国发展条件的客观评估。

一是物质基础雄厚。我们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已经拥有了完备的产业体系。现在220多种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初步具备了比较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机场到2015年已经有207个,铁路达到1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生产性泊位的港口已经有6800个。全国公路里程450多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2万公里。我们还有巨额的外汇储备,还有巨额的银行储蓄,所以我们的物质基础是比较雄厚的。

二是市场需求巨大。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多万市场主体,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6.8亿人,手机用户达到13亿,4G网络用户3.9亿,市场容量和规模巨大。这也是我们经济的潜力所在。还有,我们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也会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和投资潜力。 

三是区域发展空间非常广阔。随着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和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区域间要素流通更加便捷,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可以比以往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有望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和增长级。

四是生产要素质量在提高。我们每年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到劳动力市场,现在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接近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企业研发投入也在不断增长,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这样为我们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创造了很好的要素条件。

五是宏观调控经验丰富。这些年,我们妥善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和挑战,宏观调控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相机调控,保证了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运行。 

总的来看,在新常态下,我们经济速度虽然变化了,但是它在合理区间。我们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甚至能源结构都在不断优化,我们新的经济动能正在孕育成长。所以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