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五项科技指标“翻番”、七成成果全国“生根”——北京如何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2016-02-26 15:20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 李峥巍)北京创新研发强度过去五年维持6%,技术合同成交额、专利申请与授权量、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等五年快速翻番,技术成果70%辐射京外地区……在北京刚刚交出的科技创新成绩单中,“速度”与“广度”成为各界关注焦点。北京是如何创新机制、调动科研热情?又如何让科技成果辐射全国?

五年增长100倍的创新速度

4G、5G,甚至卫星通信技术中,基带芯片、核心软件等长久被海外巨头垄断。如今,中国创造开始抢占这一技术制高点。

取得这一突破的是北京中科晶上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石晶林说,过去一年,团队就在空地一体通信系统软件、LTE小型化基站基带芯片等领域连续突破,打破了核心器件与软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五年前,北京市科委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通过重大项目落地的方式支持成立北京中科晶上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在股权上进行成果转化投资,也为科研团队提供多种支持。

“过去五年,公司从起步的200多万元发展到今年目标2亿元的营收规模,公司五年快速成长100倍。”石晶林说,这与北京特有的“技术落地、生根发芽”创新环境密不可分。

对此,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刘奕群也有同感。清华大学与搜狗公司合力组建“两栖实验室”为“群体智能”技术走入互联网搜索做出巨大贡献。系列技术成果已支撑7万余家各类企业、政府平台应用,为相关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5亿元。

在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看来,无论是支持高校院所成果落地的机制,还是“两栖实验室”等创新做法,这恰恰代表首都科技资源、创新生态的优势所在。“京科九条”、股权激励试点、协同创新研究院等机制成为全国领先的改革创新举措。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关成华说,最新的《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显示,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正让北京成为领先全国的科技中心。

从“北京科技”到“首都科技”

开年,加速转型的河北钢铁企业将获得来自北京的清洁技术创新支撑。1月,一个名为“京津冀钢铁联盟迁安协同创新研究院”的特殊机制落地河北。

按照计划,这个企业化运营的特别“研究院”,将聚焦钢铁行业升级、服务京津冀协同战略等,提供从北京到河北的技术转化、产业化支持等。这也是北京探索两年多的“协同创新研究院”的进一步创新,以此促进产学研用高度结合。

记者调查发现,京津冀地区类似的协同创新机制、模式越发多元。例如,汇聚北京超过7000家创新主体的“首都创新大联盟”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以及三地科技主管部门推动区域70余家钢铁企业、院校及金融机构成立“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

“这正是北京科技发展视角的转变,以前是‘北京科技’,如今是‘首都科技’,更加注重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闫傲霜说。

最新数据显示,在2015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3452.6亿元中,70%辐射京外和国外,去年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额增长34.2%。

关成华说,事实上,首都科技创新不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中“大展拳脚”,更是越来越多地在全球诸多科技领域担当起“领跑者”身份。

新目标: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创新发展加速推进,北京又如何持续创新引领?北京给出了两个新目标:知识创新中心、全球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北京要坚定成为‘顶天’的技术创新中心,而不仅仅是创业中心。原始自然科学理论及相应重大系统工程技术实现的创新,是其他创新的根本。”石晶林道出了不少科技界人士的心声,北京需要在原始科学领域发力。

“我们要意识到‘时不我待’的紧迫性。”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说,北京将面向2030年,打造原始创新中心、高精尖产业创新中心。

“2016年,北京将在重大基础研究如量子计算、第三代半导体、脑科学等领域开展探索和跨学科研究,同时聚焦信息、材料、生物、农业、环境、能源等领域,展开前沿技术研究。”闫傲霜说。

北京市科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处长杨仁全说,未来的北京将在全球科技领域,加速从跟跑者、并行者,向领跑者转变。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杜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