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家园从废墟中崛起——云南鲁甸地震灾区见闻

2016-03-09 11:16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昆明3月9日电(记者 吉哲鹏)救灾帐篷不见了,一栋栋新楼房鳞次栉比,灾区人民满怀信心与希望……初春时节,鲁甸地震灾区传来好消息:“户户安居”目标已经实现。

连日来记者在灾区看到,80868重建户、177860修复加固户已全部完成,一个个新集镇、安置点拔地而起,一项项产业蓄势待发,龙头山旅游小镇呼之欲出,新家园正从废墟中崛起。

住进新房,拥抱希望

龙头山镇是鲁甸地震的极重灾区。3月3日,记者从鲁甸县城出发前往龙头山、火德红等重灾乡镇,到处是新建的混凝土砖房和钢构抗震房,宽厚的水泥柱、粗大的钢梁与旁边的老房子对比鲜明。

鲁甸地震时,被山体滑坡掩埋的甘家寨被称为“消失的村庄”。在龙头山镇骡马口社区,一排排统规统建的白墙灰瓦连体别墅在废墟上拔地而起。“总书记,我们搬家了”的大红横幅格外醒目。

甘家寨89户村民去年底已搬进新家。在71岁的村民邹体富家,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视察鲁甸灾区时与老两口的合影挂在客厅正中央。

邹体富的老伴甘正芬说,一层半的新房60平方米,还专门设计了晒台。去年12月3号搬进来,政府组织骡马口的乡亲摆了乔迁宴。

甘家寨村小组组长杨国荣告诉记者,除了国家按最高标准补助5万元外,香港红十字会给每户捐赠2万元,每户人家只出资3万元至6万元,就能住进一层半或两层半的庭院式别墅。

“灾区民房重建补助标准有史以来最高,每个重建户4万元,特困户5万元,修复加固0.5万元。”鲁甸县县长张雁说。

截至2月26日,鲁甸县48606户重建户、42671户民房修复加固户均已全部完工,入住率98.73%,帐篷已全部清退,拨付民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23亿元。

满怀感恩,自力更生

房子垮了,精神不能垮。“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心怀感恩、共建家园”“新房不是从天降,饮水更要思源泉”……在灾区,一幅幅标语催人奋进。记者深刻感受到,这不仅仅是民房重建,更是心理重建。

在甘家寨安置点,“甘家园客栈”的招牌格外醒目。在重建中,村民甘正权等3户重建户征得指挥部同意,在不改变房屋外观的前提下,把房屋改造设计出10间客房、14个床位。

在龙头山镇的谢家营盘,“乔迁道喜乐住新家居,大难逢生不忘共产党”是64岁的村民谢维礼乔迁时贴在家门口的对联。

谢维礼在地震中失去了6位亲人。去年11月29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热心邻居帮助下,实现了住进安全房屋的心愿。

走进鲁甸、巧家、昭阳等灾区农村,相比去年热火朝天、车水马龙的场景,村里却“冷清”了不少。

“民房重建完成了,施工人员撤离了,主要还是年轻人过了年就外出务工,挣钱还建房贷款。”鲁甸县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说。

昭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成联远告诉记者,2015年在灾区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9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9万多人,开发公益性工作岗位近3500个。

重建完成日,灾区脱贫时

在民房恢复重建完成后,灾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仍在紧锣密鼓推进,朝着“灾区重建全面完成之时就是灾区脱贫之日”的目标奋进。

“干部辛苦两三年,群众幸福一辈子”。昭通市组织1.14万名各级干部深入灾区、驻村入户“八包八保”。

“今年2月初,海拔2000多米的龙头山镇银屏村箐地集中安置点飘着雪花,为了推进施工进度,我们就烧热水来搅拌砂浆水泥,烧着火来烘烤浇筑板。”成联远说。

火德红镇党委书记臧尔方说,在堰塞湖淹没最严重的红石岩村民小组群众,“八包八保”干部反复做了60余次思想工作,去年8月村民终于认宅基地建房。

龙头山镇光明村还建起了占地55亩的村级花椒专业贸易市场,念好“山字经”。谭德军说,去年全村的花椒烘烤机都卖了1600多台,今后还要将花椒产业做大做强。

在昭通市昭阳区苏家院镇顺山村的官家沟、马路梁子集中安置点,除了白墙灰瓦的钢构抗震房,统一修建在山坡下的106个牲畜圈舍远离民居,走在村里听得见猪叫、闻不到粪臭。

“这两个安置点整合了恢复重建、美丽乡村、整村推进等资金。这些圈舍提供了产业支撑。2015年,官家沟、马路梁子都已脱贫。”苏家院镇党委书记张兴说。

成联远、张雁等灾区干部说,群众对习总书记、对党委政府的感恩之情发自肺腑。我们一定牢记嘱托、不辱使命,让受灾群众满意,给党中央、国务院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周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