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王君代表等:啃下硬骨头 精准施策求实效

2016-03-11 07:57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刘慧(左三)表示,要确保宁夏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是紧迫的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是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本报记者 李景 录摄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展开热烈讨论。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右一)建议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精准教育扶贫,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惟愿苍生俱温饱,脱贫攻坚战犹酣。

“十三五”期间最大的民生问题是6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扶贫脱贫工作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向贫困发起总攻,必须按时按质保量完成。

齐心协力补短板

连日来,“十个全覆盖”成为内蒙古代表团的热词。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进行了“名词解释”:从2014年起,内蒙古在农村牧区启动实施了“十个全覆盖”工程,主要包括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和电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校舍建设和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标准化文化室、便民连锁超市和养老医疗低保。“内蒙古大力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补齐民生这个最大的短板。如果不把这个短板补上,到2020年,内蒙古不仅难以实现80万人的稳定脱贫,还会有1000万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掉队。”王君代表说。

王君代表说,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完成投资886亿元,9900多个的行政嘎查村完成了建设改造任务,占到了行政嘎查村总数的85%。“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面实施,迅速改变了农村牧区落后面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广大农村牧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带来了热气、恢复了元气。

在宁夏西海固,基础设施落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短板,为此,宁夏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等脱贫行动计划。全国人大代表、固原市市长马汉成表示,要加快推进辐射贫困地区的一些重点铁路、公路、机场建设,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打通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通道。实施好危窑危房改造脱贫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通过完成中南部城乡安全饮水及配套连通工程,全面解决好110万西海固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到2018年贫困乡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

“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县长杨东表示,由于乡镇农户的情况各不一样,精准扶贫也需要打出“组合拳”,整合资金进行配套扶贫。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建议,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安置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综合施策植优势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毕节市市长陈昌旭对此深有感触,“我们正深入推进校城结合、校企结合、校岗结合,努力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毕节市把职业教育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直通车”,先后投资40多亿元建设毕节职教城,目前已有在校生3.2万人,今年毕节市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将达6.4万人。同时,毕节争取到中华职教社帮助,实施“同心温暖工程毕节项目”,投入资金6624万元。

从2016年起,甘肃将在全国率先实行适龄儿童全部免费接受学前教育,并对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到2020年基本实现有需求的建制村幼儿园全覆盖,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不遗余力地办民生实事,是稳定脱贫的重要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盟长冯玉臻说,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投入70亿元为困难群众办了“三个一”民生实事:为农村牧区低保家庭免费发放1吨过冬煤、为困难家庭大学生每年资助1万元、为零就业家庭必保1个就业指标,惠及337万户农牧民、4.15万贫困家庭大学生和4800个零就业家庭。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宁夏便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已使西海固近百万贫困群众受益。“十三五”时期,宁夏将积极稳妥地实施好建档立卡8万人的易地搬迁脱贫,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管得好、能致富”。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机遇,争取国家重大生态工程方面的支持和生态补偿政策,一方面加快移民迁出区的生态修复,另一方面将核心区部分贫困群众转为林业工人、护林员等。经过去年两次“回头看”摸底排查,宁夏有近15万人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要让这部分人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等途径解决基本生计问题。

宁夏综合施策,贵州多管齐下。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岷介绍,贵州创新提出了五大扶贫方式以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能力”。一是就业扶贫,加强对贫困人群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增加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机会。二是教育扶贫,为每一贫困户培养一名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三是产业扶贫,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劳动致富。四是资产收益扶贫,增加贫困农户的资产性收益。五是易地扶贫搬迁,把“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人群融入城镇发展。

因地制宜兴产业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要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甘肃省古浪县贫困户“下山入川”之后,古浪县政府立即打出“组合拳”,出台“易地搬迁+产业支撑+金融扶持”措施,启动了黄花滩开发项目。“搬迁过来的贫困户致富愿望很迫切,我们将易地扶贫搬迁和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作为主体生产模式,集中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杨东代表说,“农户一年至少可以收入2万元”。

宁夏把培育发展增收致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来抓。自治区新出台了《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让每一个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都能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收入。同时,通过土地流转、专项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的方式,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农业的产业化才是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基石。”来自湖南乡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向平华说,要帮助农民和企业对接、农超对接和网络销售对接。网络销售大部分是年轻人在做,要帮助他们解决贷款难的问题,要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促使更多人就业。(记者 吴佳佳 许 凌 李哲 李万祥 王新伟 吴秉泽 陈发明 陈 力)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