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周波:全社会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增强

2016-04-01 16:40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国务院新闻办于2016年4月1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上海市副市长周波介绍关于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关情况,请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介绍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情况,并答记者问。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请问周市长,刚刚部长谈话时也谈到了张江国家自创区,请问张江地区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建设思路具体是怎样的?过去两三年间,“双创”都是政府和民众普遍关心的话题,过去一年上海进行科创中心的建设实践过程中,上海的创业创新有哪些具体的变化或者改变?未来还会有哪些进一步的布局和安排?

周波:第一个问题,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在今年2月1日批复上海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我们的目标是按照国家的要求,建设综合性、开放型的国家科学中心,在原有基础上,要集聚更多的大科学设施,吸引更多一流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打造一批共性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平台,建设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原来张江就有同步辐射光源、蛋白质设施、超算中心等。我们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已经明确的,国家原则也同意的,将在生命科学、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更广的范围建设更多的大科学设施,比如同步辐射光源的二期、超强超短激光、X射线自由电子、海底观测,包括转化医学等等,形成大科学设施集群。

同时,进一步建设共性技术的研发平台和转化平台,比如说比利时的IMEC,虽然比利时没有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制造产业,但是它的研发是全球公认的最高水平,所以我们也要建设上海微技术研究院,在这方面按照新型的模式来探索。更多地利用国家科技部批复的国家东部技术转移的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也通过政府采购和PPP等多种模式,促进知识产权的应用、保护和转化,培育发展更多的专业机构。关于建设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我们和中科院共同建设上海科技大学,在几个关键的领域从事世界一流的研究,吸引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领衔的科研团队参与其中,同时进行了一些体制机制探索,比如实施综合预算和终身教授制,综合预算管理打破了原来大学“买酱油的钱不能打醋”的情况,让高等院校有充分的自主权,能够更好地按照科学规律实施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科学研究。

全社会普遍关注“双创”,我们上海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后,又同步发布了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一两年来在三个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首先是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原来大家普遍反映,上海是比较循规蹈矩,不太愿意创新创业,但是自从实施国家的这个战略以后,包括我们两个意见出台以后,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不论是企业,包括大家说的国有企业,占上海GDP的半壁江山,48%,央企和市属国企资产加起来有30多万亿元,所以国有企业如果没有创新活力,很难带动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我们开展国资国企改革,通过让国有企业更多地实施创新,有关改革措施实施以后,他们的创新意识大大增强。我们有个政策叫“三个视同一个单列”,对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实施创新转型以及从事兼并收购小微企业包括团队的和海外收购的等等,我们将其视同为利润,分三到五年摊销。在考核上,让经营者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很多创新投资可能会失败。这个实施以来,国有企业积极性大大提高,去年光这一项就有24家企业100多个项目,将近120亿被认同。同时,我们国有企业也有58个CVC(企业创投基金),包括在硅谷设立风投,从事新兴的、转型的、创新的、创业的从孵化器开始到天使基金到孵化器到转化到产业基金,围绕这个市场和产业链鼓励和促进创新。

上海的特色是开放,我们拥有全国1/4的外资研发中心,共396家,有120家跨国公司世界五百强在上海设立了研发和创新中心,也占了全国的1/3,并且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高,我们也很开放,包括政府采购、项目公开等方面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吸引他们、鼓励他们参与到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和“双创”工作当中。当然还有更多的民企、小微企业,刚才阴部长也说了,光张江一年新增的中小型小微的科技企业就有10000家,同比增长20%,全市大概也是这个水平。

上海的创新氛围良好,大家对于创新的宽容度不断提高。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创新的关键,但是企业家往往是比较有个性的,我们原来传统的是不能忍受失败的,现在大家都能宽容。市人大也出台了关于上海鼓励创新和改革的决定,所谓的容错机制。我们很多企业把它写进了公司的章程。包括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了一个调查,原来愿意创新创业的比重比较低,这两年都以100%的速度在增加。

其次,创新创业的孵化机构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现在有450家各种类型的孵化器,90%以上是社会力量办的,我们既有专门针对海归创业的,更多的是草根的,也有零租金的,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门槛。也有央企和国企的,也有外企的,也有社会公益组织的,各种形式都有。其中我们国家新三板上市两个孵化空间、众创空间还是第一批。另外,创投基金和天使基金云集上海,我们在六年以前,市政府就设立了创投基金,按照市场化管理,由创投公司和行业协会管理,面向全社会、全世界招标各个产业的创投子基金,我们已经实施了三批,有40多个子基金,政府给予配套,在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的指导下,效果显现。

将近两年以前,我们又设立了天使基金,由上海大学生基金会管理,现在也在全社会的招标,有16个天使基金。

第三,吸引了更多的创新创业优秀团队来上海。我刚才说了,一个是企业增加,第二个每年创新创业的大赛,去年有三千支参赛队伍,增长了三倍以上,这都是良好的态势,明显的变化。

当然,我们还感觉到存在不少的问题,下一步我们首先要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政府职能转变,要放松一些管制,通过更好的管理和服务来营造一个环境,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信用体系建设、资源整合等等各个方面。二是要更加吸引人才,宽松的人才支持政策。下一步,我们要向兄弟省市学习,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当然更加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的作用。谢谢。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陈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