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近年我国持续加大保护力度——文物保护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2016-04-13 07:12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目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连续13年屡获佳绩,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项,位居世界第二。”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说。这一成绩的取得和近年来我国文物工作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明显加大密不可分。

过去5年中,文物保护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以更加亲和的方式融入社会发展的进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文物家底厚起来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文物价值作用的认知显著提高,依法保护文物的意识明显增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国文物资源的状况。平安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大足千手观音造像等一大批文物保护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良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大为改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得到加强。

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也得到增强,从实施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提升工程,到完成哈尔滨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群,抗战文物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工程,不但保护了大量革命文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老区振兴发展。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文物支出累计1404亿元,年均增长16.5%,这为文物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其中,中央财政文物支出累计607亿元,年均增长17.1%。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也从2011年的3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5亿元,5年累计安排专项资金310亿元,实施各类文物保护项目超过1万个。

“十二五”以来,大遗址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形成了以“六片、四线、一圈”为重点、以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基本格局。24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水下文物保护机构、装备建设和考古调查取得突破。

促进经济“动”起来

近年来,我国文物工作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了传统村落、特色村镇的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力度。“目前,我国首批51个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已全面开工,第二批100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也已全面启动。”刘玉珠说。大运河、云南哈尼梯田、湖南铜官窑遗址公园、浙江松阳传统村落……这些文物资源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色名片”,成为当地壮大旅游产业的新动能。

“大足石刻的旅游人数比前一年增加了35%,许多游客为修复后的千手观音造像专程来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詹长法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千手观音造像修复过程中,修复人员和相关专家对其价值构成和体现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关注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同时,重视其文化价值以及与当地百姓的密切关系,造像修复效果得到了当地百姓和游客的肯定”。如今,该工程已引发了行业内外的热烈关注,成为讨论中国文物古迹修复实践结合的积极案例。

深入人心“活”起来

一场故宫的石渠宝笈特展吸引了大量观众前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的展览也引发了预约观展的热潮……随着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一些深入挖掘文物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的展览结合数字技术展开,日益受到普通百姓的青睐。

“近年来国家博物馆大力拓展新领域,尤其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实现了从教育活动向教育课程,从一般性服务向个性化服务的转变。”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告诉记者,国家博物馆正日益成为青少年的课堂,仅2015年就有130多万青少年观众来馆参观。

为此,国博还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大力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经营活动,深入发掘文物资源,开发具有实用性、体现生活气质的文博产品,引导文化消费。近年来,国家博物馆立足馆藏文物,开发出文创产品2000多款,成为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

“合理利用就是要让躺在大地上的文化古迹活起来,让躺在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活’起来并不是过度开发,而是让它发挥教育功能,让它进入人民的心中。”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说。(记者 金晶)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傅义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