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自主减排,中国有决心和诚意

2016-04-13 07:21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守护人类绿色家园,需要所有国家相互借鉴、携手努力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最新报告指出,全球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连续两年实现零增长,中国对此贡献巨大。作为首个承诺自主减排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中国能否实现“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的目标?有国际权威科学杂志以及国际知名大学发表报告称,事实上中国在2015年甚至2014年就已经接近到达碳排放峰值,比预计的时间点要早得多;也有西方媒体、学者对中国是否会为早日实现碳排放峰值采取切实行动提出疑问。

应该看到,为了尽早兑现减排承诺,中国始终将国际责任与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提出了务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单列一章,提出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诸多措施,均表明了中国减排的决心。中国还明确提出从当前到2020年、2030年及以后的行动路线图,并在40多个省市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当前的试点经验已经表明,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完全可以做到。

中国在节能、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近20年,中国累计节能量占全球总节能量的58%,目前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24%,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将中国视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领导者,并呼吁世界各国都努力实现深层能源体系变化。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需理性认识到,尽管在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中国的煤炭消费连续两年出现小额下降,但以此判定中国碳排放已经达到峰值显然过于乐观。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证明,碳排放会出现间歇性峰值。以美国为例,在过去100多年里共出现过3次碳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上世纪30年代、70年代和2007年。事实证明,前两次峰值实际上是受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在下降之后不久就有了更大幅度攀升。直到2007年伴随能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信息、通信等非高碳强度产业日渐发达而再一次出现峰值后,才被普遍认为趋势已经相对稳定。同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不同阶段,碳排放仍可能出现波动。

203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是经过严谨研究论证、基于国情和发展水平提出的最大力度努力目标,充分考虑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中的现实因素。有专家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如果制定过于激进的碳排放峰值目标,反而会欲速则不达,可能会影响国内经济和就业,乃至全球福利下降。只有确立经努力可争取实现的碳排放峰值目标,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快实现低碳转型,才能实现“经济—能源—环境”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提出2030年左右减排目标,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决心和诚意。与其围绕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何时实现做文章,倒不如平心静气深入研究中国为实现减排目标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归根结底,目标是为了倒逼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守护人类绿色家园,需要所有国家相互借鉴、携手努力。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陆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