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机器人产业要实现“两突破”“三提升”

2016-04-27 07:47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工信部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机器人产业要实现“两突破”“三提升”

4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此前一天,工信部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并与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及行业组织的代表一同回应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

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的总体部署,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日前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十三五”时期要实现“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依托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2996台(含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1.7%;自主品牌机器人产销量为22257台,同比增长31.3%。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19.9%。

“‘十三五’是决定我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强调,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我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规划》确定的具体目标看,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要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达到8万小时;智能机器人实现创新应用。机器人用关键零部件在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

工业与服务机器人并重

“《规划》的出台,有利于企业找准方向、补上短板、抢抓机遇。”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肖永强表示,规划对于推动机器人产业做强做大很有针对性。

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发展并重,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十三五”时期,将推进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迈进,促进服务机器人向更广领域发展。从以往来看,相对于服务机器人,各方面更重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受相关政策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工业机器人实现了快速发展,是产业的主力军。

“服务机器人正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表示,目前,我国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服务机器人产品并实现应用。就未来发展看,服务机器人的需求来自3个方面:一是在助老、助残等方面的社会需求很大;二是在救灾抢险、航天、海底勘探等国家重大需求方面有用武之地;三是在娱乐、教育、智能家居等方面应用空间广阔。

“我们必须在新一代机器人上实现技术突破。”我国机器人龙头企业沈阳新松公司总裁曲道奎表示,机器人发展正处于由高精度机械设备走向综合集成智能体的转折点。我国机器人产业下一步的发展,不光要解决在传统机器人方面的技术短板,更要在智能感知、新材料应用、新驱动系统等新一代机器人的重点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为提升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规划》提出了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机器人创新平台等多项举措。“十三五”期间,针对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以及智慧生活、现代服务和特殊作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重点突破制约我国机器人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积极跟踪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提早布局新一代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组建面向全行业的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

遏制低端化发展倾向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市场热度高、发展快,但也出现了一哄而上、扎堆低端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面对《经济日报》记者有关“我国机器人产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现象”的提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回应说:“产能过剩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机器人产业是不是发展太快了,也存在产能过剩?这也是我们在编制机器人产业规划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从市场供需角度看,‘我国机器人产业产能过剩’的结论还不能下。”

据李东分析,在机器人需求方面,工业机器人市场高速增长,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在高涨,并且这个产业正处于传统机器人到现代机器人的升级过程中,机器人整体需求在日新月异地增长。而从供应看,去年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生产增速远高于整体产量增速,并且机器人多是定制,很少有库存积压。总体来看,需求在不断扩大,而我国在机器人供应和生产能力方面还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李东还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高端能力不足的同时,也存在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隐忧。初步统计,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的企业已逾800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各地还出现了40多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有些园区存在着重招商引资、轻技术创新、轻人才培养的倾向。“我们将积极引导各地区、各企业按照自身条件和优势,理性地实施差异化发展,引导政策资金和资源要素向优势地区和企业集中;支持尽快建立机器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李东说。

据了解,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委,按照《规划》确定的方针目标,制定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强化对区域产业政策的指导,引导机器人产业链及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利用相关政策措施支持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各项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研究制订机器人认证采信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记者 周雷)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