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印尼将开展多元交流

2016-05-16 07:51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发扬“丝路精神” 不断加深友谊
中印尼将开展多元交流

正值伊斯兰教登宵节之际,记者就印尼穆斯林界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理解和双方合作前景,专访了刚刚结束访华回到雅加达的伊斯兰教士联合会中央委员会总主席萨义德·阿基尔·希拉基博士。

记者:您此次访问中国有何感想?

萨义德: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邀请,我很荣幸于4月中旬访问了北京、陕西和新疆等地,北京的牛街、西安的清真寺、乌鲁木齐自由和谐的宗教氛围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穆斯林国家、与阿拉伯世界建立起了长期友好关系,特别是从广州发源的“海上丝绸之路”更是加深了与东南亚国家尤其是印尼的多元联系,这是我们值得倍加珍惜的共同回忆。当前,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逐渐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构建者。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印尼两国沿着“丝绸之路”共同发展的历程?

萨义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国家,中印尼两国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印尼文化深受福建、广东等中国南方省份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穆斯林航海家郑和600多年前就来到印尼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并帮助印尼渔民击退海盗侵袭,在我老家西爪哇省井里汶就有郑和到达的遗迹和传承下来的习俗。中国历来是印尼人民尊敬的国家,“丝路精神”更是为印尼穆斯林界所认同。

记者:您认为“丝绸之路”精神有何地区乃至国际共性?

萨义德:核心就是文化,包括共同的价值观、处事方式和语言风俗等。例如,《经济日报》驻雅加达记者站所在地Kuningan就有“黄皮肤人聚集地”这层意思,印尼语里Tofu、Sate也源于中文的豆腐、沙爹等,这表明“丝路精神”不仅是一种历史记忆,更根植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又如,两国早在首届万隆会议上就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在中国国学经典《弟子规》和印尼温和伊斯兰主义典籍中均找到了该原则的文化印记,这一原则至今仍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地区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丝绸之路”的优良历史传统,中印尼两国既能保持我们各自的文化特性,又能在发扬“丝路精神”的同时不断加深友谊。

记者: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您对中印尼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有何设想?

萨义德:中国和印尼历来是好兄弟、好伙伴、好邻居。近年来,双方关系快速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双方领导人频繁互访,为双方进一步对接“印尼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夯实了基础。我们愿意作为主要桥梁,推动两国在反对极端主义、倡导温和伊斯兰教、开展伊斯兰教育等方面积极合作,尤其是通过强化语言、宗教、科技工艺、医疗卫生等多方面的人才交流与教育合作,促进双方共建平等互利、和谐共荣的关系。(记者 田原)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