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廊”“一网”开创中国东盟陆海合作新局面

2016-05-25 16:09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南宁5月25日电(记者 董振国、向志强)第九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将于26日在南宁举行,期间将首次同期举办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与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工作会议。

分析人士认为,推动“一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一网”(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是泛北合作在“一带一路”战略新机遇下打造的升级版,将有助于更好发挥“泛北”陆海统筹优势,在资源整合、互补互促中开创中国东盟合作新局面。

“一带一路”助推泛北合作升级

在共建中国东盟新的增长极这一宏伟目标下,2006年第一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泛北”论坛前身)举行,首次提出了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构筑“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等区域合作大格局。

十年来,以泛北论坛为依托,各方推动建立了泛北合作联合专家组、泛北合作中方秘书处,通过了泛北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泛北合作路线图,并逐步在互联互通、港口物流、经贸、产业、金融、海洋、环保、旅游、人文等领域先行实施一批合作项目。

“泛北合作十年,对强化中国东盟经贸纽带、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顺利建成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则使泛北合作迎来了升级的良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副主任梁金荣说,泛北部湾涵盖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部分区域,又是丝路经济带的便捷出海通道,是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绝佳平台,而走过十年历程的泛北也亟须从话语主导、机制主导加快步入项目主导的合作新阶段。

在这种形势下,符合新战略要求又具有较好基础的“一廊”“一网”呼之而出,并成为第九届泛北论坛的两大核心议题。梁金荣说,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海上合作与陆上合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泛北合作陆海统筹的独特作用,彰显它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特殊优势,展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开放包容的鲜明特色。

从设施相通到产业相融

高铁合作再次成为中国与中南半岛之间的热点议题。从路网、航线的对接到国际产能合作,有着坚实基础的“一廊”“一网”正在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泛北合作开启以来,南宁至新加坡经济走廊就一直被视为区域互联互通的核心通道重点推进。目前,与中南半岛毗邻的广西、云南两省份均建成了多条对接中南半岛的高速公路或铁路通道。

而随着一系列客货运输协定的签订、投资便利化措施的实施等,则正让通道变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交汇的走廊:在凭祥友谊关口岸,每天从南宁直达越南河内的客运班车、满载水果来往中越两国边境的大型货车络绎不绝;在东兴市互市区,数百名越南籍商户已经拿着中国的营业执照开起了店铺,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也已落户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中方园区;在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高铁合作方兴未艾……

中国钦州和马来西亚关丹这两个海滨城市则是泛北港口合作走向深入的生动写照:在开行航线的基础上,2013年10月,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正式参股关丹港建设,实现了中国企业以建设和运营方式整体入股东南亚港口“零的突破”,仅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港口吞吐量和营业收入两项主要指标翻番。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区更是一起开创了“两国双园”产业合作新模式,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产业合作项目。

现在,从广西北部湾港出发,每周25班外贸航线已实现对东盟主要港口全覆盖,并不断向其他地区延伸。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魏然说,本次论坛将建立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工作机制,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将进入全面运行新阶段。

陆海统筹实现互利共赢

源起“湾”的合作,天然具有陆海相连的因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表示,从整个亚太版图来看,“一廊”“一网”犹如“两翼”使中国和泛北部湾沿线国家甚至是东盟紧密相连,将成为连接中国东盟多个区域经济战略的核心纽带,并通过陆海统筹、资源整合实现互利共赢。

2014年12月昆明至北部湾港海铁联运快速班列开通,至今已成为西南内陆地区通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快速班列不单平均运行时间比普通货车减少1/3,还可一次性完成公、铁、海多式联运业务办理,海铁联运无缝对接后,国内货物交货时间比传统物流模式缩短50%。”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周小溪说。

去年4月初,广西首条连接东盟和欧洲的陆路直通线路“越南-广西-苏满欧线路”运载的首批货物成功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经济、便捷、安全,全程平均耗时为18至19天,打通了东南亚、东亚、中亚和俄罗斯西伯利亚沿线的‘黄金线路’。”线路经营方之一丹麦马士基航运公司丹马士物流项目总监谢家宝说。

此次泛北论坛,中国方面除了广西之外,广东、海南、云南乃至内陆的贵州、重庆等省份均派团参会。梁金荣表示,“一廊“一网”所连接的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东盟内部的经济走廊等经济区域在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阶梯、具有极大的互补合作空间,而从更大范围来看则能通过陆海互动实现“一带一路”的有机衔接。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杜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