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让民间投资政策“落地生根”

2016-06-01 19:13 来源: 经济参考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大量民间资金更有效地进入实体经济。然而,今年以来,却出现了民间投资动力减弱。那么,民间投资碰到了什么障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稳住民间投资?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2010年出台了“民间投资36条”,2014年又出台了鼓励社会投资的39条。各地也纷纷出台措施,发布区域发展规划、产业投资政策信息等,民间资本进入各个领域的操作措施更加明确,许多一度不对民间资本开放的重要基础建设领域逐渐向民间资本打开了大门。

毫无疑问,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民间投资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从实际效果看,目前允许进入的领域,社会资本发展还不够充分,民间资本在进入上存在一定困难和障碍。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一些民营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而是‘没门’!不知道‘门’在哪儿!”无论是对于民间资本还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面临的困境确实不仅仅是门,而是行业准入和行政准入甚至心理准入的高墙。

目前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组发现的问题,包括民间投资的确存在“玻璃门”现象;部分民企对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的优惠政策获得感不强;一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设定门槛较高;企业审批事项偏多、周期偏长;民营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

就拿近两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的PPP来说,其为民间资本进入能源、交通、水利、电信、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提供了重要通道,盘活了社会存量资本,激发了经济活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民间资本往往只允许参股,在最关键的运营定价、结算、退出等环节,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尤其是退出机制的不完善,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因此,当务之急,要抓落实,真正让各项民间投资政策“落地生根”。除了抓落实外,还必须要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强和改善政府管理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加大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支持、大力推进PPP模式等方面展开工作,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增长活力。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