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重庆:农业水价“动”起来 惠民产业强起来

2016-06-02 09:55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重庆6月2日电(记者 李松)在重庆璧山区三元村,习惯了种地大水漫灌的农民,最近接受了一件新事物:按照30平方米为一个单元,农家地里用上了喷灌设施,浇地能节水40%以上。

作为农业水价综合配套改革的一环,如今三元村1000多亩蔬菜基地都实现了喷灌。同时,靠着深入到田间地头的用水计量设施,农民用水户协会能够精准计算用水量,并以0.22元/立方米的价格,收取农业水费。

流转了400多亩土地的蔬菜大户杨荣伟一年要交近两万元水费,但他觉得这钱花得值。“种菜最怕缺水,以前水利设施不配套,遇到天旱时,还要雇工担水浇地,一个工人一天工钱就将近200元。”杨荣伟说,如今不同了,渠系修到了田间地头,打开水阀就能浇地,干旱时,再不用雇人运水浇地。用水也不再漫灌,还达到了节水效果。各种效益扣除用水成本还能多挣一两万元。

重庆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区县,重点依托农业产业化项目,以政府指导价、农民协商定价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确定水费标准,并专项用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建立起了农田水利设施长效运行机制,并使惠民产业真正强起来。

每遇天旱,长寿区上坪村2社的农民易伯书都会打开安装地头的水阀,接上橡皮水管,给柚子树浇水。“最近几年,虽然时常遇到伏旱天气,但是浇地的水一直也没有断过,果子长势很好。”易伯书说,他一年种柚子收入有5万多元,花钱买水,是“花小钱挣大钱”,这个账算得过来。

在上坪村,小农水设施都由专业公司全程管护。设施设备坏了,只需一个电话,公司就会派人整修,农民日常用水不愁,灌溉无忧。

“水利设施建好了,维护、管理又容易出问题。在不少地方,由于管护不到位,隔个三四年,就容易断网、烂渠,政府投入又打了水漂。”长寿区基层水利干部告诉记者,要破解这一难题,关键是要引入市场力量,通过收取合理的农业水费,加上政府补贴,让农民用得上水、管得好水。

上坪村村委会主任吕长路说,全村沙田柚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2000多亩,农民收益可观,水费支出压力不大。而供水公司有了水费收入,加上有政府补贴,可以保证经营利润,自然有了管水、护水积极性。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于士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