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小引擎”带动“大创新”
——科技创新的长株潭探索

2016-06-22 14:59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长沙6月22日电(记者 张春保 谢樱)放弃上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将公司搬迁至长沙,这是光蓝科技总经理屈毅做的一个重大决策。光蓝科技是一家开发地下管线光纤预警定位系统的企业,产品市场前景很好,但刚刚创业的屈毅没有太多门路。在落户三一众创孵化器之后,企业成功对接长沙地铁项目部门,产品在日内瓦获得国际发明展金奖,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税收、人才等方面的优惠已让湖南成为创新创业政策“高地”。“正是湖南对创新创业团队的重视、扶持和好政策,把我吸引了过来。”屈毅说。

湖南用于研发的总资金仅占GDP总额1.36%,远低于全国2%的平均水平,而湖南的科技创新实力一直排在中部前列。从创新体制机制到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从力促科研成果转化到培育创新型区域产业集群,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片国家“试验田”获批一年多来,涌动创新浪潮,实现了“小引擎”带动“大创新”。

为了让科技的“无形资产”实现资本化,激发全社会投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湖南率先支持以专利使用权出资登记注册公司,并规定入股比例不受限制。“这进一步简化了科技成果转化程序,破除制约专利使用权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湖南省科技厅厅长童旭东说。

湖南推出系列极具普惠性且效果突出的政策,旨在将服务对象从科研“小众”转变为创新“大众”。如率先实行两个“70%”的激励政策,即“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最高比例可达注册资本的70%,最高可提取70%的比例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催生出博云新材、山河智能等一批极具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实施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的政策,通过建立股东和经营者团队利益贡献和风险共担的机制,促进企业团队创新创业。

湖南积极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打破科技要素的固有壁垒。全省近百所高等院校、1000余家科研机构资源互通共享,价格昂贵的科研设备,只需通过网上预约即可使用,累计为全省社会用户节约研发成本10多亿元。

要素集聚才能激发创新的“火花”,成果辐射才能让创新动力“燎原”,但目前,各地的科技创新仍普遍存在条块、部门、区域分割和科技资源碎片化、孤岛化的问题。湖南在推进创新大协同上不断探索。利用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契机,着力探索城市群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了“省统筹、市建设、区域协同、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和长株潭三市联席会议制度,协力共建以“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湘潭矿山装备”为主要特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结合简政放权、省直管县等重大改革,湖南推动厅市会商、市县联动,支持市州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县市区科技服务与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全省创新驱动一盘棋。

湖南瞄准市场需求,做大科技资源总量,提高配置效率,增加有效供给。首先是解决政府资源分散分割问题。湖南科技厅项目处负责人介绍,2015年整合项目,列入预算的数量较往年减少50%,重点聚焦瓶颈性科技需求、前瞻性关键技术,直接推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在超大直径掘进机的自主研发,打破进口产品垄断,目前已抢占国内90%的市场。

改易“打水漂”的前补为“看成效”的后补,湖南在调动社会研发投入上狠下工夫。2015年湖南对城市轨道交通新型车辆应用研究等4个省科技重大专项实行后补助,企业先行投入7200万元,达到预期目标后,政府再给予一定比例补助,公平与效率性更高。

为将科技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一个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诞生。一年多来,继株洲宣告耗资逾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启动后,湘潭又决定打造“湘潭智能制造谷”,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长沙麓谷创新谷”也蓄势待发。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