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医德无疆——记喀麦隆的中国医疗队

2016-07-08 10:49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雅温得7月8日电(记者 黄亚男)中国政府自1975年向喀麦隆派遣援助医疗队,41年来,数百名中国医疗队员在这片热土上,为当地人民的健康奔跑,用真诚、热情与医术赢得喀麦隆患者的爱戴。

第17批中国援喀医疗队由山西省卫生厅选派,2014年9月赴任,45名队员分成三部分,分别在中部大区姆巴尔马约市的姆巴尔马约医院、吉德医院和首都雅温得妇儿医院工作。

“中国向非洲国家派出援外医疗队,帮助非洲贫穷国家改善医疗条件显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大国责任,”医疗队总队长蒲联民对新华社记者说。

41年来,援喀医疗队员践行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和政府的认可,先后有30名队员获得喀麦隆国家领导人颁发的勋章。

蒲联民说,第17批医疗队来喀后,已累计诊治患者近4万人次,中国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在当地民众中被传为佳话。

在雅温得妇儿医院,已援外10余年的中医医生张默江今年5月底接待了一个特殊患者——35岁的伊莲娜,她第一次来就诊时四肢麻木,走路得人搀扶,基本丧失自理能力。张默江了解到,伊莲娜发病前工作压力大、易怒,他怀疑伊莲娜的肝脏出了问题。张默江为伊莲娜针灸,并开了中药,嘱咐她每天坚持早中晚各30分钟运动。

伊莲娜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不到一个疗程,四肢的感觉已逐渐恢复,生活能自理,不用家人陪伴也能自己来就诊了。

伊莲娜说:“真感谢中国医生,原以为自己不久于人世了,中国医生让我活了过来。这些进步让我对彻底康复有了很大信心,也对未来充满希望。”

今年4月,家住姆巴尔马约市的家庭主妇梅露产后大出血,婴儿不幸夭折,梅露也危在旦夕。有当地同事说,实在不行只能放弃了。

姆巴尔马约医院的妇产科医生王青芸想的是,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争取。

梅露病情严重,王青芸打电话向国内妇产科和重症科专家请教,进行远程指导,抢救历时48小时,最后梅露终于转危为安。

记者日前在姆巴尔马约医院妇产科见到了前来复查的梅露,她气色很好,很难想象两个月前曾经遭遇了一场生死考验。

梅露对记者说,王青芸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亲切地叫王医生“妈妈”。王青芸今年9月就要离开喀麦隆,“我们希望王医生能够一直留在喀麦隆,因为我们喀麦隆妇女需要她这样的医生”。她想以王青芸的名字给自己下一个孩子命名,以表达对王青芸的感激。

吉德位于喀麦隆北部大区,那里地处偏远,缺医少药,中国医生成为吉德医院的主力军,骨科医生张阿明在吉德医疗分队最年轻,当地医疗器械不足常常让他犯愁。

去年1月,家住喀麦隆北部大区小伙子穆罕默杜遭遇车祸,右股骨干骨折,却未得到治疗。去年5月,穆罕默杜抱着一线希望从几百里外的家乡赶到有中国医生的吉德医院。

穆罕默杜当时的情况可以手术,但手术所需的医用电钻、钢板、螺钉、丝锥和丝弓这些器材让张阿明犯了难。他东拼西凑仅解决了电钻、钢板和螺钉,还从国内托人带来丝锥和丝弓,所有器械都配齐,手术非常成功。

今年5月,穆罕默杜在手术一年后来医院取出了手术时安放在体内的固定物,他的下肢功能已完全恢复。

“以为自己这辈子都走不了路了,没想到中国医生让我能重新走路,”穆罕默杜说,他家以务农为生,自己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车祸后,他自己不仅不能劳动,还拖累家人照顾,感觉非常绝望,中国医生让他恢复了健康,他和家人会永远感谢中国大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医疗队员中像这样治病救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雅温得、姆巴尔马约和吉德这三个城市的居民把中国医疗队员工作的医院称为中国医院。

蒲联民说,第17批医疗队的3个分队近两年来共组织了10多次义诊,每年都向所在医院捐赠一批药品和医疗器械。因为表现突出,吉德市政府和姆巴尔马约市政府近日分别向吉德医院和姆巴尔马约医院两个医疗分队的全体队员颁发了杰出贡献奖。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