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闻分析:我国夏粮再获丰收的背后

2016-07-12 18:42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 刘羊旸、王希)农谚道,夏粮丰收,全年主动。根据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我国夏粮再获丰收。在去年较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又面对不利的气象条件,再获丰收是如何实现的?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

产量虽略有减少 但仍是丰收年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0万吨,比2015年减产162.1万吨,减少1.2%。

“产量虽略有减少,但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属于丰收年。”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侯锐说。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夏粮获得丰收是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的一个突出亮点。今年夏粮在去年较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再获丰收,实属不易。

“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夏粮能够再获丰收,主要得益于政策给力、设施改善、科技支持到位等。”韩长赋说,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提高了抗灾能力。特别是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科技水平稳步提升。

气象条件较差、灾情偏重造成单产下降

数据显示,2016年夏粮减产主要是因为单产下降。2016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7632.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7.1千公顷,增长0.03%;全国夏粮每公顷产量5039.7公斤,每公顷比上年减少60公斤,下降1.2%。

侯锐分析称,夏粮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象条件较上年差、灾情偏重。

一是小麦生长前期农业气象条件总体较上年差。去年麦播以来,北方麦区光温水匹配略差,小麦冬前生长不足,返青后苗情基础偏差;江淮麦区遭遇连续阴雨和低温天气,导致小麦播期推迟。受冬前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小麦个体生长发育较弱,北方麦区和江淮麦区亩穗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

二是在小麦收获期,部分地区遭受强降雨,不仅影响小麦产量形成,还造成小麦品质下降。5月至6月,江苏、安徽及河南大部分地区雨水偏多,有效光照不足,不利于小麦灌浆和收割,部分小麦早衰、死亡,籽粒不够饱满,部分地区小麦出现发芽迹象和轻度霉变,小麦品质下降。

三是部分地区病虫害偏重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和灌浆期,安徽、河南等地遭遇连阴雨天气,有效光照不足,为赤霉病发生提供了条件;加之部分麦区赤霉病多年发生,原有菌种抗药性增强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今年小麦赤霉病较常年偏重发生,小麦灌浆受到影响。

从“高产”到“优质” 种植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业生产的另一个突出亮点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其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今年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当前,粮食生产的重点是提高品质、增加效益。比如,要加大小麦病虫害的控制力度。

李国祥认为,在粮食向优质化方向发展时,数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从追求“高产”向注重“优质”转变,加强生产能力建设,推广节本增效的科学种植方式,改善环境,是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

夏粮的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韩长赋表示,夏收一到手,秋收是大头。从目前情况看,春播作物长势较好,夏播进展顺利。但下半年粮食生产仍将受到两个不利因素影响:受厄尔尼诺影响,自然灾害可能频频发生;受农产品价格影响,农民的收入增幅有可能下降。

在韩长赋看来,只要正视困难,毫不松懈,紧紧地抓住转方式调结构的主线,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有信心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的各项目标。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雷丽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