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打响攻坚“当头炮” 搬出深山拔穷根
——贵州极贫区易地搬迁扶贫见闻

2016-07-13 15:03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贵阳7月13日电(记者 王丽、杨洪涛)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贵州省瞄准“硬骨头”,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围绕“建房、搬迁、就业、保障、配套、退出”等环节,挂上“作战图”,立下“军令状”,挂牌督办,确保“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群众真正加快脱贫。

开局就是决战 起步就是冲刺

“不用花钱就住上新楼,政府还送来电视机、沙发、床铺、电饭锅、桌凳、饮水机……不知道该怎样感谢才好。”贵州从江县加榜乡平忙村村支书王晓阳说,今年带着全村4个苗寨的100户群众,从130多公里远的月亮山深处搬到了县城工业园区旁的移民新区。平忙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贫困发生率达91%。

“老家在深山里,常年气温很低,农作物长势不行,种的谷子连肚子都填不饱。”王晓阳说,大伙儿早就盼着搬迁了。

平忙村是贵州当前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的村寨之一。

据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王应政介绍,在现行标准下,贵州还有493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需要搬迁脱贫的建档立卡人口130万,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的26.4%,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总人数的13%,都是经过多轮扶持没有啃下来的“硬骨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

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大扶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自去年底至今年6月组织开展了三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识别工作,同时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办,定期开展明察暗访。

坚守底线谋划 多元并举安置

“贵州山多地少,贫困问题、生态问题、民族问题交织,脱贫难度很大。易地扶贫搬迁是最彻底、最有效、最根本的脱贫措施。”王应政说,“十三五”期间,贵州易地扶贫搬迁重点是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全省6200个极贫村寨将整体搬迁。

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山区……记者来到贵州连片特困地区的十余个县市采访,各地坚守底线、多元并举的易地扶贫搬迁受到群众欢迎。

“以前我们在‘天上’的时间多,搬迁后再也不用过‘神仙的日子’了。”遵义市湄潭县黄家坝镇岩坪村移民搬迁户熊全森说,寨子里一年三四个月有雾,大半年见不到太阳,虽然景色很美,可土地没有收成,农民的日子艰苦。能搬下山住进城,过去想都不敢想,好政策让贫困群众真正拔了穷根。

“我们的底线是不能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遵义市水库与生态移民局党组书记黄泽越说,贵州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其中城镇安置人均不超过20平方米,中心村和移民新村安置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

黔东南州水库与生态移民局副局长姜达峻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乡村旅游型、城镇商贸型、园区服务型等集中安置方式,移民可就近分享城市资源。

贵州同步建立严格退出机制,通过退出土地“增减挂钩”修复生态。对搬迁后复垦和生态修复的实施奖励,对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紧盯脱贫目标 逐户落实就业

记者从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底,首批搬迁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建设安置点305个,在建住房66321套。贵州整合各方资源,采取培育产业带动一批、推动就业创业扶持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手段,帮助搬迁对象后续发展。

赤水市天苑新城安置点位于经济开发区核心位置,距离城区只有5公里。离安置点只有几百米远的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竹笋、菌菇类、山野菜等特色“山货”,产品畅销全国。

“移民安置点就在附近,走路只需要10多分钟,相当于给企业建了职工宿舍。”公司董事长王德斌说,大量移民为企业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劳动力来源,实现“企业发展、移民就业”双赢。

铜仁市移民局局长黄洪州介绍,铜仁市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围绕“不复制新的农村、不复制新的贫困、不复制新的不稳定因素”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层层激发动力,已经初见成效。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姜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