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民政部召开2016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2016-07-26 17:07 来源: 民政部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民政部于2016年7月26日10时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简要通报二季度民政重点业务工作进展及三季度相关工作安排;主要发布当前汛期灾情和民政救灾工作进展,并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 李保俊】各位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民政部2016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国家减灾办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请他就近期灾情及救灾工作通报情况,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按照例行新闻发布会安排,我先向大家通报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以来重点民政业务工作进展和下步工作安排。今年以来,民政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做好慈善法施行各项准备工作,加强社会组织管理,营造社会组织发展良好环境,着力保障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权益,大力推动老年人、残疾人福利工作,创新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出台了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多项业务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李保俊通报近期工作情况

一是全力做好慈善法施行各项准备工作。民政部多次专门部署并制发通知,提出通过健全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制度,实行慈善组织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公开募捐资格许可制度,积极发展慈善信托等,深入落实慈善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明确通过强化行业自律,加强社会监督,强化政府监管,坚持公正文明执法,构建慈善事业综合监管体系;贯彻慈善法制度牵引和文化培育有关规定,充分激发各类慈善主体的发展活力,全面规范慈善主体行为,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和透明度。目前,《慈善组织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慈善组织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标准、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慈善募捐平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慈善法配套政策文件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共募捐信息平台正在面向社会开展遴选。同时为迎接慈善法实施和首个“中华慈善日”,我们拟开展以下活动:一是8月底举行慈善法实施专题新闻发布活动,介绍民政部实施慈善法的工作进展。二是拟定9月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举办第九届“中华慈善奖”颁奖活动和“中华慈善博物馆”开馆仪式。三是依托地方民政部门和部分社会组织举办京津冀慈善展示会、公益广告大赛等活动,也欢迎咱们媒体的朋友们届时关注和报道。

【李保俊】二是整治“山寨社团”活动乱象,营造社会组织发展良好环境。针对“山寨社团”钻法律空子,打着“中华”、“中国”、“世界”等旗号肆意敛财的乱象,开展了对“山寨社团”的专项整治工作。在中国社会组织网设立“曝光台”,截至目前,共曝光10批1085家“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通过民政部门户网站、中国社会组织网、以及中国社会组织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发布“离岸社团”“山寨社团”识别指南。通过专项整治,有效挤压了“山寨社团”的活动空间,净化了社会组织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了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此外,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社会组织薪酬管理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于近日印发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三是着力保障好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权益。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两份文件针对不同对象群体、聚焦不同问题,但主旨一致、相互衔接,致力于共同补齐儿童福利保障制度短板。近日,民政部会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等有关部门和中国残联召开视频会议,对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针对困境儿童需求,运用生活、教育、医疗、监护和福利服务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精准帮扶,综合施策,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为支撑、部门联动机制为关键、群团组织为纽带、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今年3月底以来,民政部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并同步推进农村留守妇女、老人摸底排查。目前,排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四是大力推动老年人、残疾人福利工作。今年上半年,民政部着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联合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出台配套政策,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推进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医养结合发展。研究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协调加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支持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改造。完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监管等办法。推动各地全面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推动贯彻落实《关于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逐步推广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下一步,将建立面向失能老年人为主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发展环境。在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落实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绝大多数省份已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的实施文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向残疾人发放补贴。据统计,截至5月底,全国已有250多个地级市及部分省直管县发放了补贴资金,各地已向296万困难残疾人发放了11.4亿元生活补贴资金,向332万名重度残疾人发放9.9亿元护理补贴资金。

五是深化救助管理工作,加大寻亲服务力度。为帮助滞站受助人员及时返家,搭建寻亲家庭与流浪乞讨人员之间有效的寻亲平台,民政部2016年1月1日启用了全国救助寻亲网。截至目前,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在全国救助寻亲网上共发布2万3千多条受助人员寻亲公告。今年上半年,各地共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血样5789人次,帮助1570名受助人员成功寻亲并及时返回家庭。其中,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寻亲成功的有456例,通过DNA比对寻亲成功的有253例,通过其他寻亲公告发布渠道寻亲成功的有203例,通过问询沟通获取线索及其他方式寻亲成功的有658例。我们还与“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央视《等着我》公益寻人栏目等开展了多种寻亲合作,调动数万名志愿者协助各地查询甄别受助人员身份信息。2016年7月4日,我部社会事务司与今日头条签署开展“互联网+救助寻亲”工作合作协议,通过推广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救助寻亲服务。截至7月25日,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共通过今日头条帮助81名受助人员成功寻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寻亲成功案例中,找到受助人员亲属最快的仅用时6分钟,受助人员与家人离散时间最长的达21年。救助管理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已基本覆盖全国所有救助管理机构,在进一步规范工作操作流程、细化服务标准、加强机构内管理的同时,支持提供辖区救助数据监测、统计、分析功能。下一步,民政部将依托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指导各地进一步规范寻亲服务流程,探索运用人脸识别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寻亲服务,进一步提高寻亲效率和救助服务水平。同时,对外出流浪乞讨人员数量较多、且未有效控制的地区进行通报,督促流出地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施策。

六是出台《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规划》提出了包括保障基本民生、发展养老服务、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专项社会服务等5方面主要任务。根据《规划》,到2020年底,所有地方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百分之五十、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县(市、区)设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康复工作、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40张、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到6.5个、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达到千分之一以上、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力争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城市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分别达到百分之六十和百分之三十、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百分之五十,等等这些工作目标。下一步工作中将通过民政法制建设、创新发展机制、加强资金投入和监督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标准化信息建设和民政科技研发、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加强与国际和港澳台交流合作等方面来全面推进,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完成。

有关情况我就通报到这里。下面,请国家减灾办副主任、救灾司杨晓东副司长介绍近期灾情及救灾工作情况。

【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 杨晓东】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近期灾害的情况。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风雹和地质灾害为主,台风、地震、低温冷冻、旱灾、雪灾和森林火灾等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截至今天上午9时,各类灾害共造成全国1.37亿人次受灾,1074人死亡,270人失踪,62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0万间房屋倒塌,22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983亿元。总的看,与近年同期相比,灾情明显偏重。

其中,6月以来灾情发展尤为迅速,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01个市(州)2126个县(市、区)和团场共计1亿人次受灾,837人死亡,242人失踪,57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37万间房屋倒塌,15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528亿元。其中,河北、湖北、江苏、福建、安徽、江西、贵州等省灾情最为突出。6月以来,全国灾情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国家减灾办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杨晓东副司长通报相关工作

(一)华中华东华北地区受灾严重。受强对流天气和持续强降雨过程影响,6月上中旬赣湘黔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安徽湖北湖南贵州、7月下旬河北河南等地相继遭受重大洪涝灾害,6月23日江苏盐城遭受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这些自然灾害给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从时间上看,洪涝、风雹和地质灾害突发连发,时段相对集中,发展极为迅猛,6月以来的全国灾害损失占今年以来灾害总损失的6至9成;从区域上看,受灾最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和华北,华中地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和农作物绝收面积占全国总数的4成以上,华东地区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总数的3成以上,华北地区死亡失踪人口占全国总数近3成。

(二)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偏多。6月以来,灾害来势猛、强度大,洪涝、风雹、台风和地质灾害造成833人死亡、233人失踪,占今年以来全国因灾死亡失踪人口总数的8成以上,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较同期均值增长近1倍。其中,洪涝和地质灾害共造成822人死亡失踪,溺水、地质灾害掩埋、房屋及构筑物倒塌是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主要原因。

(三)受灾人员转移安置任务重。6月以来,洪涝、台风、风雹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房屋倒损数量占今年以来总损失量的7成以上,为2011年以来同期次高值(仅次于2013年),较同期均值增长近4成,其中,倒塌房屋数量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受房屋大量倒损影响,6月以来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急剧增加,占今年以来全国总量的9成以上,也是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较历史同期均值增长7成以上,灾害救助和临时安置任务十分繁重。

(四)城市内涝严重影响市民生活。6月以来,湖北、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出现极端强降雨过程,武汉、南京、合肥等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内涝,对市民正常出行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其中,6月1日至7月6日,武汉降水量达932.6毫米,比1998年6月至8月的总降水量还多出64.6毫米,强降雨导致长江、汉江水位快速上升,武汉城市内涝严重,地铁、公交等日常交通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始发和途经的列车停运或晚点。

(五)风雹灾害比较突出,台风登陆较晚、致灾重。6月以来,全国发生多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频次偏高,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偏多,风雹灾情明显偏重,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为2011年以来最高值,其中,江苏、山西、新疆和兵团灾情最为突出。此外,“尼伯特”台风于7月3日生成,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生成时间第二晚的台风,对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省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我介绍一下救灾方面民政部的职能和职责。在救灾方面,民政部的主要职责包括:拟订救灾工作政策,负责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组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负责组织核查并统一发布灾情,管理、分配中央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赠,承担国家减灾委员会具体工作。其中,在灾害救助方面,民政部侧重于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支持灾区做好受灾转移群众的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等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民政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按照“中央统筹指导、地方就近指挥,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抗灾救灾应急新机制要求,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密切关注各地灾情,不断加强应急值守,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下拨救灾资金物资,全力做好减灾救灾各项工作。

截至7月26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16次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和1次国家Ⅲ级救灾应急响应,协调派出17个救灾应急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我本人7次带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应急工作组或随国务院工作组赴福建泰宁、江苏盐城以及河北、河南、贵州等灾区协助开展工作,周日晚上刚从河北灾区回到北京。我和工作组的同志在灾区亲眼目睹了灾害的巨大破坏力和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的重大损失,感同身受,心情沉重,对不幸遇难的人员表示沉痛哀悼。

为了帮助和支持地方妥善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向因灾遇难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民政部积极商财政部下拨16.7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累计向重灾区紧急调拨3.55万顶帐篷、15.4万床(件)衣被、1.8万张折叠床、4000套折叠桌凳等中央救灾储备物资,帮助地方做好受灾转移群众临时安置工作。

在切实做好救灾应急的同时,民政部不断健全完善与各新闻媒体的应急联动机制,通过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及时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开展情况,密切关注舆情动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入汛以来,各新闻媒体主动加强与各级民政部门的沟通联动,及时报道全国各地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协调派出多路记者冒着酷暑,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灾区一线,尽职尽责,努力工作,积极宣传和报道抗灾救灾工作和涌现出来的感人故事和英雄模范、先进典型,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为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此,我代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和民政部救灾司,向参加抗灾救灾工作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慰问和感谢!

当前,我国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时期,抗灾救灾形势非常严峻、任务非常繁重。经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民政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分析预测,2016年汛期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降水偏多,洪涝灾害比1983年重,但比1998年轻,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偏重,西北地区东部发生夏旱的概率大,2016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少,但强度偏强。

下一步,民政部将继续全力以赴,密切关注各地灾情发展,视情及时启动响应,安排下拨资金物资,帮助灾区妥善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等工作,切实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我就介绍以上这些情况。

【李保俊】现在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大家通报一下您代表的媒体机构。

【经济日报记者】今年我国的各类自然灾害已经显示出有62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这个数量级别还是比较庞大的,我想请问一下杨司长,在受众群众的安置点方面,下一步民政部将怎么指导各地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杨晓东】谢谢您的提问。今年入汛以来,各地的灾情严重,因此转移安置的受灾群众确实数量很大,这也是地方救灾工作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们积极指导灾区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的民政部门及时妥善做好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

第一,我们指导地方有关部门鼓励分散安置受灾群众。受灾群众安置主要分为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我们认为,尽量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形式,如果较多受灾群众集中安置,人口越多相应的工作量和管理服务等方面会有更大难度。因此我们鼓励地方政府尽量动员受灾群众以投亲靠友、借住公房等多种方式进行分散安置。但是不管集中安置还是分散安置,我们都要求各项救助政策必须要跟上,各种救灾资金和物资必须要及时发放到位。

第二,指导地方要科学设置集中安置场所。在安置场所选址上,要求避开地震、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类灾害风险区域,决不能发生次生灾害。同时,要适度控制安置点的规模,尽量让受灾人员不离开本村、本乡。

第三,要求地方民政部门加强安置点的管理。要求灾区要充分认识过渡安置时间长、救助工作压力大的形势,通过推行社区化管理方式,统筹协调安置点的日常管理。特别要注重安全防范工作,强化用火用电等安全要求,做好消杀和防病等工作,确保灾后不出现疫情。

第四,要求地方要完善安置点的各项服务。可能的情况下,在安置点设置不同的区域,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要求灾区根据安置点的规模和受灾群众需求,不断完善卫生防疫、食堂、居住、生活、垃圾处理等等。同时,在安置点开展心理援助、教育培训、清洁保洁、物资发放等志愿服务。特别是针对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中国民政杂志社记者】刚刚您也提到了近期我国灾情形势十分严重,刚刚您说民政部主要负责组织核查并统一发布灾情,请问一下,咱们部如何确保所发布的灾情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呢?

【杨晓东】民政部不断健全完善灾情管理制度,不断加强与减灾委成员单位的部门会商和协作,努力做到灾情报送及时、核查准确、评估科学、发布规范。

第一,我们民政部救灾司和国家减灾中心建立了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应急制度,实时统计分析、评估、上报和发布灾情。第二,我们会同国家统计局,制定颁布《自然灾害灾情统计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对于灾情统计的责任主体、指标要求和报送时限都有系统的全面的规定。第三,基于互联网开发了灾情报送的信息系统,目前全国所有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以及25个省的乡镇这个层面已经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报灾系统。第四,我们和国家减灾委有灾情会商机制,针对月度和年度灾情进行定期会商,随时对重大灾害过程会商。第五,不断推动基层尤其是农村社区灾害信息员队伍的组建,目前为止全国共有68万余名灾害信息员,同时各级民政部门加强灾情管理业务培训,力求做到报送信息的准确程度。第六,针对特别重大灾害过程,视情派出专家组和技术人员开展灾情现场核查工作。准确的向党中央国务院、向有关部门、向社会公众报告灾情。

【新华社记者】今年6月份以来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对于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的生活保障方面咱们民政部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杨晓东】刚才我已经介绍到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确立抗灾救灾新机制,“中央统筹指导、地方就近指挥,分级负责、相互协同”,这样就进一步明确了在救灾和灾害救助方面中央和地方的管理事权,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我们民政部立足自身的职能、强化工作部署,指导各地民政部门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相应工作。

第一,加强工作部署。今年年初国务委员、国家减委王勇同志就组织召开了会议,在前期召开国家减灾委全委会、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救灾应急座谈会的基础上,国家减灾委连续3次下发紧急通知,特别强调做好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尤其是灾害避险转移,7月中旬王勇国务委员再次主持召开国家减灾委减灾救灾专题会议,再次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减灾救灾重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第二,我们跟国家减灾委有关成员一块,会商评估当前灾害工作的相关形势,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第三,针对灾害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6月份以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1次国家Ⅲ级救灾应急响应、16次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协调派出16个救灾应急工作组赶赴灾区。其中,针对6月23日江苏阜宁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国家Ⅲ级救灾应急响应,国家减灾委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率5部门组成的国务院工作组连夜赶赴灾区指导救灾。第四,启动响应按照我们的规程和机制,调拨中央救灾资金物资,支持帮助地方做好相应的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第五,日常加强备灾能力建设。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指导各地累计培训基层灾害信息员近8万名。新建或改扩建的5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已经陆续投入使用,今年以来我们会同国家发改委在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约4亿元,支持中西部114个重灾、多灾易灾地市和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通过这些措施综合统筹帮助支持地方妥善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对于今后一段时间灾情发展你如何研判或者说如何看待?对于民政救灾下一步有怎样的部署?

【杨晓东】刚才我也简要说了一下,民政部会同减灾委各成员单位下一步灾害应对的工作打算,总的来看进入主汛期以来,尤其是7月上旬以来,灾害形势明显严峻,最近几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超出我们的预料。现在已经进入了“七下八上”抗灾救灾最关键时期,下一步,民政部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及时做好新灾应对工作。不断关注灾情特别是汛情发展,根据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时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调拨物资,会商并下拨救灾资金,帮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第二,针对已经发生灾害的地方,我们指导地方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受灾转移群众安置和过渡期生活救助工作,这个过程可能会延续几个月。在紧急救灾应急阶段后,抓紧指导灾区做好倒损民房的恢复重建,抓住有利的建设时期,争取在今年入冬以前能够把因灾倒损的民房建起来,让受灾群众入冬前能够搬到恢复重建的新家里面。第三,抓紧采购完成今年的中央救灾物资。今年灾情偏重,中央储备的救灾物资消耗比较快,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物资紧急采购的机制,抓紧把今年预算内1.35亿的中央救灾物资尽快采购完毕、尽快入库,以备灾区所需。第四,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政策,会商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加大对地方的补助支持力度,同时指导地方落实资金分担比例,尤其是推动各地出台本地的救灾标准,确保能够公平、公正、及时、有效对受灾群众进行救助。

【中央电视台记者】今年以来中央下拨了大量的救灾资金,在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民政部是怎样加强管理和监督的?如何确保资金公平、公正、公开的可以足额的发放到灾区人民受众呢?

【杨晓东】目前,中央层面对地方救灾资金主要有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防汛抗旱补助资金、地质灾害治理补助资金、农业救灾资金,其中,民政部和财政部安排下拨的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等四个用途。为强化救灾资金管理,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等举措,最大限度地保障救灾资金公正、公开、足额地发到受灾群众手中。第一,民政部推动出台《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与财政部联合制定《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救灾资金的使用范围、中央救灾资金补助项目和标准、中央和地方救灾资金分担比例,以及救灾资金的发放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第二,规范基层发放程序。各地民政部门遵循专款专用、分类救助、重点救助的原则,按照“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步骤,建立发放台帐,及时张榜公布救助人员名单和救助资金数额,通过“一卡通”“一折通”等社会化发放方式,确保救灾资金发放及时、公开、透明。第三,及时开展检查。民政部门联合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组织开展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通过自查、督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救灾资金安全运行。第四,主动公开信息。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相关要求,各级民政部门通过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救灾资金管理使用和发放情况,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注。

【中国日报记者】接着刚才记者的问题再多问一点,因为最近我们也都关注到河北的灾害尤其严重,最新的数字是130人死亡、110人左右失踪,在咱们今年6月份以来的死亡和失踪人口比例中都占了很大的部分。河北省又在我们首都的周围,离我们这么近,离民政部也这么近。我想问一下,像这次这么大的情况到底怎么发生的?主要责任在哪儿?是我们民政部的问题还是地方工作的问题?这次也有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被撤了职。您刚才也提到了,我们建立了一些机制,包括基于互联网的灾害信息报送,包括地方的人员培训,我们今后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

【杨晓东】刚才我介绍,我刚从河北灾区回来,在河北我和工作组的同志一起去了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的7个县(市),7月18日以来,河北这几个地方灾害损失惨重,超过我们的预想。灾害发生以后,大家从媒体上看到的和我在灾区实际看到的一样,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开展各项救灾工作,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做了大量的工作,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的任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形成了军地联动的强大合力,为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减轻灾害损失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防灾、抢险救灾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有其主、客观原因。

客观上,就如我们发布的灾情一样,今年河北遭受的此次降雨确实范围广、强度大、峰值高,很多地方降水超过历史数据。像我去过的邯郸下面的陶泉乡,降雨量达到了771毫米,是整个河北降雨量最高的,洪水特别是山洪来势特别猛,这是客观原因之一。第二,河北一些乡镇地处山区,地势比较险峻,居民居住也很分散,加上强降雨、山洪来临的时候,尤其是晚上大量的群众来不及转移,也造成了人员的伤亡。第三,强降雨造成部分地区通讯、电力、交通中断,通讯预警不畅,信息不能及时发出,延误了转移和搜救时间。第四,地方防洪能力不足。我们大家的经验,一般南方地区经常遭受洪涝灾害,这些地方无论基层干部还是群众,在防御洪水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还是要充分得多,而河北这些地区从1996年8月洪灾以来已经20年没有遭受过这种强度甚至次于这种强度的洪水,因此,防洪能力严重不足。我到一些山区乡镇看到,一些小河沟、小河道支流众多,平时都是干涸的,大家可能对治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遇到强降雨时防洪行洪能力特别差。而这些乡镇村庄的房屋,建设的时候也因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抗洪能力比较差。因此河北倒损这么多房、伤亡人员比较多。房屋设防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主观原因而言,第一,这些地方多年没有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一些地方干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一些干部群众包括企业员工防洪意识也比较薄弱,缺乏防洪避险经验,加之人为滥采乱挖、侵占河道、泄洪道修路建房,造成行洪能力差。第二,个别地方的领导干部在责任落实上是不到位的,重视不够,预判不足,对险情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防范措施不到位,怀有侥幸心理,工作当中存在这些薄弱环节。遇上这样天灾的情况下,出现了这么大的损失。这些经验教训值得这些灾区政府包括我们各级民政部门深刻总结和反思,我在灾区现场听河北的领导同志说到,大家可能也在媒体上看到了,对于在抗洪救灾当中工作不力的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河北省委、石家庄市委、邢台市委已经作出了初步的组织处理,下一步经过调查,分清责任,必将进行严肃的追责,相信地方党委政府会给社会公众一个答复。

【杨晓东】就刚才你问到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灾情信息。刚才我讲到,地方报送信息的时候依托于现代化技术手段,当然这是必须的,可是在脆弱的灾害环境当中,相应的一些工作系统失灵会带来灾情报送和发布上的问题。河北这个情况也是跟我刚才讲的主、客观原因有关。主观上,因为这些地方多年未受灾,虽然我们在大力加大灾害信息员的培训,可是很多基层的灾害信息员缺乏实际的操作和历练,应该说相关的工作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灾害来临以后基层的干部忙于抢险救灾转移群众,也造成了报送不及时。第二,因为山区道路、电力通讯的中断,相应的报灾、核灾受到严重影响,只有地方的救灾工作组进入重灾区以后各种灾情才陆续报送上来。针对这种灾情报送不及时的情况,我们已经要求各地民政部门严格按照民政部7月19日下发的一个紧急通知,就是《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灾情报送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对于灾区交通、电力通讯中断情况马上组织人员采取各种办法进入到重灾乡镇和村庄,及时核查上报灾情,系统中断的地方可以电话口头报灾。同时,对于救灾工作不到位,特别是避险转移不及时的问题,我们强调各地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意识,按照国家减灾委《关于扎实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避险转移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紧急通知》要求,坚决果断做好受灾群众或者可能遭受灾害威胁群众的转移,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心存侥幸。

【李保俊】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别的问题,可以在会后联系部新闻办。本次发布会由民政部网站、部政务微博进行全程直播,请各位记者朋友会后予以关注。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报道支持,也感杨晓东副司长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