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深化改革激发国有文化企业活力 引领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6-09-07 19:42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记者 周玮)这是近年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一次集中体现和展示——

2016年8月以来,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国有文化企业,以IPO(首次公开募股)方式在主板或创业板成功上市,已在香港H股上市的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挂牌上市,5家公司此次共募集资金近80亿元。

国有文化企业上市 受资本市场青睐

近年来,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共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近7000家,核销事业编制近30万个,形成了一批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此次“国家队”相继上市寻求资本市场创新突破,对于进一步借助资本市场打造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积极促进作用。

让我们聚焦中影、上影这两家改革“排头兵”:2003年即被明确为全国首批35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2010年联合央广传媒、江苏广电等7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开展股改上市工作。今年8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当日开盘即涨停,涨幅达43.95%,募集资金逾40亿元,这是我国影视业迄今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将旗下的电影发行放映业务及资产进行整合,组建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8月1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当日涨幅达43.96%,募集资金9.1亿元。公司负责人表示,上影在从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迈向现代文化企业的过程中,深化改革、整合资源,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和市场主体,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迎来新的增长机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这样评价几家国有文化企业相继上市。截至目前,约40家国有文化企业在A股、H股上市融资,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夯实了资本基础、注入了强劲动力。

着眼“两效统一” 加快文化主业发展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对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深化改革中,国有文化企业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社会效益考核、狠抓企业文化建设等,着力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确保既活得好又走得正。中南传媒集团公司出台《经济发展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办法》等,对直接涉及内容生产单位的考核,突出强调社会效益、减轻经济指标要求。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以“党建+”为统领,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切实保证企业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三年来集团公司获国家和国际奖138项、入选国家主题出版项目111种、入选国家“走出去”回购类项目118种。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把打造电影精品作为履行文化责任的根本体现,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商业与艺术、数量与质量相统一,投资拍摄的《百团大战》《大路上》《龙凤呈祥》《大唐玄奘》等影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群众口碑。

据了解,在今年发布的第八届“文化企业30强”中,25家国有文化企业普遍建立了编辑委员会、艺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推动内容创新,加强导向把关。本届“30强”企业总体规模实力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主营收入和净资产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分别比上届同比增长18%、37%。

分析人士认为,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国有文化企业坚持了立足主业并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文化产业结构优化 规模实力增强

电影市场一直备受关注,2015年的电影票房在连续10年保持30%以上增速的基础上,增长48.7%、达440.69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占60%以上,票房过亿国产影片有47部。2016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45.8亿元、同比增长21.4%,国产片贡献129.9亿元、占总票房53%。这只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近年来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始终以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的增速增长。2015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2.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4.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3.97%,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新高。

最新数据也带来好消息: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4.8万家企业调查,2016年上半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1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从行业看,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等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增速超过10%的有5个行业,其中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2502亿元,增速最快达到29.7%,反映了新兴文化业态的旺盛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空前、成效显著,特别是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文化经济政策创新力度,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社保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目前,文化经济政策综合性、专门性文件30多个,初步形成了文化经济政策体系框架,为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专家指出,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充分激发,骨干文化企业得以做优做强做大,新型文化业态得以培育,我国文化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正迎来发展黄金期。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