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信阳创新社会治理 重拳出击遏制“医闹”

2016-09-19 16:23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郑州9月19日电(记者 甘泉)2011年前,河南信阳市四家市直医院5年累计发生医疗纠纷260余起,停尸闹丧、殴打医务人员现象频繁发生;2011年以来,信阳“医闹”逐年大幅减少,其中2015年至今未发生一起涉医疗纠纷类信访登记。

数据的变化源自近年来当地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形成一套高效、全链条的医疗纠纷处置调解机制。

消除滋生“医闹”的土壤

治理“医闹”,首先须斩断从中不当获利的“黑手”。

信阳市公安局调研发现,滋生“医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法获利的第三方参与,尤其是殡葬行业人员受利益驱使参与。2011年信阳市区从事殡葬“一条龙”服务的门店有近80家,仅3家正式注册登记。一些不法商家出租花圈、冰棺等,组织策划“医闹”牟利,个别“医闹”案例出现涉黑化倾向。

2011年,信阳市由党委、政府主导成立信阳市医疗纠纷调处办公室(医纠办)。医纠办下设综合、处置、调解、预防四个组。其中,信阳市医纠办设在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兼任医纠办主任。

2011年底,信阳一家医院抢救一名因吃奶窒息的孩子未能成功。孩子父母坚持医院有过错,找来在信阳务工的重庆老乡,对医院大门进行长达数天围堵。公安部门先期进行摸排、固定证据,发现其中除家属外,大部分为刑满释放人员。随后公安部门下达处置通知书,但“医闹”人员违法行为继续,公安人员果断采取强制措施,传唤7名主要人员,恢复了医院秩序。

5年来信阳处置“医闹”共出警258次近6000人次,整治市中心城区殡葬一条龙服务场所70多家,极大地震慑了违法“医闹”。随着医疗纠纷烈度显著降低,今年截至8月公安部门仅出警一次。

畅通民意沟通渠道

公安处置硬手段只针对少数“医闹”参与的违法行为,而第三方人民调解则是柔性手段,是更加常态化的处理方式。信阳市医调委与医纠办合署办公,医调委由26名人民调解员组成,包括律师、社区工作人员等,当面临专业问题,则有“医学专家组”对相关责任进行医学调查。

“澄清事实、划分责任、计算赔偿,是我们医患矛盾化解的基本原则。”全国优秀调解员吴海燕说,调解不是和稀泥,依法依据、合理合情是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成功与否的关键。她表示,目前医调委案源50%来自医院、50%的来自患方。“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患方认可调委会的公正性。”

一旦接到案情报告后,调解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提前介入、全程参与。信阳市司法局副局长刘晓表示,这比矛盾发生后坐等医患双方上门、再由调解员介入更加主动。

医调委2011年成立至今,接受咨询700余起,受理纠纷170起,调成率、履行率均实现100%。信阳市联合接访大厅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接待医疗纠纷类来访呈逐年快速下降趋势,2015年至今未发生一例医疗纠纷类上访登记。

持续改进医院服务管理

社会治理应当是一个持续深入的完整链条。信阳市医纠办综合组组长王崴崴说,信阳以医疗纠纷处置为契机,将预防工作与加强医院管理结合,从源头上预防纠纷产生。

信阳市一家医院因曾连续出现产妇大出血致死案例,经医纠办分析研判,预防组向医院指出,该医院对孕妇出血计量测算的方法陈旧落后,与实际存在误差,导致一年出现多起产妇大出血。预防组当即责令该医院进行整改,问责相关医务人员。此后,该医院对孕妇剖腹产和正常分娩都在2个小时内安排专门人员观察,改进精确计量方式。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医院管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信阳市卫计委副主任杨杰坦言。为此,信阳市医纠办会同卫计委制定印发《信阳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流程》,坚持每季度召开重大医疗纠纷事件安全分析反馈会,向医疗机构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医院自身层面则每月开一次分析反馈会。

“每季度的分析反馈会上,经常有一些医院院长被直击问题的点评,说得面红耳赤。”信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任书伟说,但正因为有了这个机制,医院从大量的纠纷中抽身,专注提升管理服务。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