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奏响挑战命运的最强音——记残奥会上的中国
残疾人运动员

2016-09-19 21:39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9月18日电(记者 姬烨 何军 郑直)2016年里约残奥会于18日落下帷幕,在过去的12天中,中国残奥健儿在赛场上奋勇争先,一场场惊心的比赛,一幕幕感人的瞬间,迸发出体育所激发的人类潜能,传递着非凡的正能量,奏响了挑战命运的最强音。

2016年里约残奥会于18日落下帷幕,在过去的12天中,中国残奥健儿在赛场上奋勇争先,一场场惊心的比赛,一幕幕感人的瞬间,迸发出体育所激发的人类潜能,传递着非凡的正能量,奏响了挑战命运的最强音。在“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感召下,残疾人运动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们的名字虽不如奥运冠军那么熟悉,甚至十分陌生,但同样值得关注和掌声,也更震撼人们的心灵。图为9月14日,中国队选手沈亚琴、周国华、贾君婷仙、刘翠青(前排从左至右)与领跑员李文、贾登璞、施杨、徐冬林(后排从左至右)在夺冠后庆祝。他们在当日举行的里约残奥会田径女子4x100米T11-13级决赛中,以47秒18的成绩夺得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在“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感召下,残疾人运动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们的名字虽不如奥运冠军那么熟悉,甚至十分陌生,但同样值得关注和掌声,也更震撼人们的心灵。

运动点燃希望之光

因为失去了一条半手臂,站在里约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上,中国游泳选手许庆拿过残奥吉祥物时,需要夹在肩膀和下巴中间。这些简单的动作,外人看来都很费劲,但这位不到24岁的河南小伙,已在四届残奥会中夺得十块金牌,书写了残奥会的一段传奇。

图为9月9日,中国残奥游泳队选手彭秋萍(前)与教练张鸿鹄在上场前交流。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在许庆的右肩后方有一个小小的鲨鱼刺青,一旦跃入水中,他的右半臂就如同螺旋桨一般驱动身体极速前行。赛场英姿的背后,是他经历的无数困难:曾经害怕裸露残肢、学游泳时呛水无数、训练备战日游万米、比赛期间累到半夜抽筋……金牌诚可贵,但游泳带给他直面人生的自信更为难得。

19岁的钱红艳有着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篮球女孩。幼时的她因一场车祸而失去下半身,爷爷将半个篮球套在她的身下,让她能够“走到外边去”。

图为9月9日,中国选手许庆在里约残奥会S6级男子50米蝶泳颁奖仪式上庆祝。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接触游泳之后,她来到了里约残奥会。虽然遗憾止步预赛,但游泳已经改变了她的生活。“当我还是‘篮球女孩’时,是在仰视世界。后来我装上了假肢,是在164厘米的高度看世界。再后来我开始游泳,参加了残奥会,是站在一个更广阔的地方看世界。”

中国五人制盲人足球队在小组赛连胜西班牙、墨西哥队,在淘汰赛面对巴西和阿根廷也不落下风。这些佩戴眼罩的运动员在场上奔跑、带球、射门,足球是他们黑暗中的阳光。

图为9月15日,中国队球员在赛后向观众致意。当日,在里约残奥会男子盲人足球半决赛中,中国队以1比2负于巴西队,无缘决赛。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盲人足球对于球员最关键的要求是有勇气和胆量,特别是对双目失明的人来说,他们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要克服内心的恐惧。26岁的王周彬从2006年首支盲人足球队建队起一直踢到了现在,他感觉在场地上奔跑,终于让他跟正常人一样,“有一种痛快飞翔的感觉”。

图为9月17日,中国选手刘文君(中)、李英杰(左)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轮椅竞速女子800米T54级决赛中。最终,刘文君以1分45秒02的成绩获得亚军,李英杰以1分45秒23的成绩获得季军。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在里约的田径跑道上,视力受损的周国华和领跑员贾登璞成为一个整体。并肩奔跑,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两个人的答案异口同声:“信任。”这样的信任建立起来并非一朝一夕,在训练中,是一圈又一圈跑道的积累,在生活中,用贾登璞的话说,“除了她洗漱休息的时候,其他时间都在一起”。

9月16日,75岁的中国轮椅击剑队教练庄杏娣(右二)在赛场边观战。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在中国轮椅击剑队,75岁的教练庄杏娣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教练奶奶”,她曾经带领栾菊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击剑金牌,退休之后,她投身轮椅击剑。过去的13年半,她与残疾人运动员朝夕相处。

图为9月7日,残疾人舞蹈演员珀迪与机器人在里约残奥会开幕式上共舞。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让这位长者感动的是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不像有的健全人还需要教练提醒,他们在训练时总会自己加码,想通过运动改变人生。他们不提条件,默默付出。这种精神,你没有参与残疾人体育,就体会不到。”

残疾人运动员离不开守护他们健康的医疗保障团队。残奥期间,针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特定需求,4名来自眼科、内科、骨伤科以及传统针灸按摩的医疗专家来到里约。而这次参赛的中国重残运动员人数增加,也离不开中国快速提升的康复水平。

残奥见证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始于八年前北京残奥会的口号,如今在里约又结出丰硕的果实。在博尔特飞驰过的跑道上,在菲尔普斯中流击水的泳池中,来自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

此次中国残奥代表团由499人组成,其中运动员307人,参加17个大项328个小项的比赛,是我国参加境外举行的残奥会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代表团规模最大的一届。最终,中国代表团获得107枚金牌、239枚奖牌,创造了参加残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连续第四届残奥会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

图为9月13日,中国选手周国华(左)、领跑员贾登璞在里约残奥会田径女子200米T11级决赛中。最终,中国选手周国华获得季军。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中国游泳队教练张鸿鹄参加了七届残奥会,在里约看着弟子们一次次让五星红旗升起,他感慨万千。据他回忆,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中国只拿了一块游泳金牌,整个代表团也只有20多人。现在,光中国游泳队就有七八十人,他们在里约泳池共收获37金,是中国代表团名副其实的夺金大户。

中国残疾人游泳队的大放异彩,浓缩了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进步:1984年纽约残奥会盲人选手平亚丽为中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2004年雅典残奥会中国第一次高居金牌榜与奖牌榜头名,如今连续第四次蝉联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图为2014年12月2日,陕西渭南市残联选手表演24式太极拳。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残奥会见证了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十几二十年前相比,中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体育对残疾人康复的帮助,已不可同日而语。

时光再回到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上,在点燃主火炬这一重要时刻,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是以这样一种震撼的方式完成。在鸟巢,残奥会跳高冠军侯斌将火炬安置在轮椅的支架上,开始攀爬40米长的绳索,好几次,他速度明显减慢,不停喘息,汗如雨下,让观众们的心为他提到嗓子眼;但一次次,他又重新加快速度。终于,侯斌抵达终点,点燃主火炬下方引火装置,一条火龙盘旋而上,主火炬台被圣火照亮。

这正是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勇攀高峰的一个写照。

体育助推残疾人权益保障

费天明曾夺得伦敦残奥会赛艇混合双人双桨(TA)冠军,这次他和队友收获一枚银牌。在出生时就患有腿部残疾的他说,小时候因为自己残疾,许多人看不起他们家人。“为了给自己挣得荣誉,也让家人能抬起头做人,我一直在默默付出。”

2007年,在云南省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张鸿鹄发起并成立了全国首家残疾人游泳俱乐部——“云之南”青少年游泳俱乐部,至今已经累计接纳残疾人运动员一百多人。这些运动员大多出自贫寒家庭,他经常自掏腰包免费提供训练。通过训练,一些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奖牌,自此有了一条不错的出路。

“当残疾人一无所有来到泳池,通过训练让他们走向赛场,重获生活希望和社会认可,这就是我认为的作为一名教练员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他说。


图为2008年9月6日,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三届残奥会跳高冠军侯斌将火炬安置在轮椅的支架上,靠双手攀爬将近40米长的绳索,去点燃主火炬。这段艰辛的历程挑战着人类的体能极限,展现出人类坚韧不拔的精神。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中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涉及两亿多家庭人口。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帮助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重燃希望之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中国残疾人竞技体育、健身体育和康复体育正在全面发展。

正如中国残奥代表团团长张海迪所说:“残奥会只是灿烂的瞬间,而残疾人一生都会伴随残疾的痛苦。残奥运动员让更多残疾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告诉他们:我能!我一定能!今天我不能,那么我经过了训练,经过了刻苦的锻炼,我一定能!”

张海迪指出,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向来把身体康复放在优先地位,参与体育对残疾人今后的生活有太大帮助。“我们要给予残疾人锻炼的条件,期望更多残疾人通过锻炼能够坐起来,站起来,解放他们自己,也解放他们的家庭。”

时钟拨回一个月前,位于北京顺义的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近24万平方米的训练场地,首次面向普通残疾人开放游泳训练馆。从各地赶来的残疾人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游泳训练,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第一次下水。当他们克服身体和心理重重阻碍,学会游泳那一刻,他们和家人无不非常兴奋。

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项目也广泛开展起来,轮椅太极拳、盲人象棋、轮椅广播操、轮椅柔力球等,让更多的残疾人从体育中享受到了快乐。在规划兴建全民健身场所设施时,各地也将无障碍设施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中国残联的积极推动下,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广大残疾人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残疾人体育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残疾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残疾人体育品牌活动渐成规模;残疾人体育重大赛事影响深远。

难忘本届残奥会开幕式上展现出的“心无边界”的无穷能量。当极限轮椅运动员阿伦从体育场一侧的17米陡坡上滑下、飞向天空,当2014年索契冬季残奥会单板滑雪铜牌得主、膝盖以下被截肢的美国影星珀迪用桑巴舞步征服机器人手臂……

这些都在宣告世人,只要敢于梦想、挑战自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人生的强者。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