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梵净山下“订制”江南风光——江苏助力贵州铜仁云舍村精准扶贫纪实

2016-10-18 19:07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南京10月18日电(记者陈刚、汪军)桂花在湖边开放,凉亭点缀在竹林间,神龙潭流出的泉水在杨柳林中蜿蜒流淌……金秋时节,走进贵州铜仁江口县梵净山下的“土家第一村”——云舍村,一派阡陌交通、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中午时分,佳佳乐饭庄的老板杨双平忙个不停,他正给两拨客人打糍粑。今年51岁的杨双平,以前常常外出做泥水工,到过天津、浙江等地,收入不稳定。最近两年,随着云舍村乡村旅游的发展,他和妻子一起经营起了农家乐。

“以前云舍到处都是木瓦房子,路是泥巴路,一年下来只有1万元收入,现在大变样了,修得跟城里一样,一年七八万元问题不大。”打完糍粑,杨双平一边擦汗一边告诉记者。

村民张梅英以前在温州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卖地方特色食品。米豆腐、干竹笋、干白菜色泽诱人,老房子旁新建了一栋三层的新式楼房,通过外租农房给经营者开办农家乐,每年租金就有4.3万元。“景区发展起来了,村民日子越来越好,妇女不再出去打工,在家做点小生意就比外面强,孩子也有了陪伴。”张梅英说。

江口县旅游局副局长田波介绍,两年前,云舍村农家乐只有3家,目前已经有了35家,景区建设过程中解决了300多村民的就业问题,部分村民通过地方小吃生意、开办旅馆、加工土特产等方式,解决了老人和孩子留守的问题。景区建设前,全村1700多村民有600多人外出务工,现在缩减到200人。

云舍村村委会主任杨小华告诉记者,云舍村以前是二类贫困村,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经过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人均收入超过1.6万元,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基础设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云舍村能有目前的发展,得益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帮扶。以往,由于欠缺资金、规划和宣传,在世外桃源般的云舍村,人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饿不着也富不了。”10余年来,云舍的乡村旅游也起伏不定,走了不少弯路。

“云舍5A级旅游景区项目,在苏州的量身订制下理清了思路。”田波说,苏州的帮扶为云舍乡村旅游重新起步迎来了机遇,帮扶的1500万元资金,为云舍村建起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客广场等基础设施。如今,独具苏州园林风格的入口区、生态湿地区、水上乐园区、民俗文化表演区、民俗文化体验区等五个区域的项目全面竣工,已于去年5月对外试营业。

对口帮扶不止简单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带来新的发展理念。2013年9月,随着苏州对口帮扶铜仁工作的全面展开,苏州为云舍开始“定制”江南风光。总投资7亿多元的云舍项目,由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工程规划总面积1600多亩,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努力把云舍建成既是5A级景区,又是苏州对口帮扶铜仁的第一品牌”。苏州还派干部通过座谈会和现场会等形式,指导景区建设,景区的建设、技术、设计完全运用苏州相应的发展模式。

同样,2014年和2015年,苏州市也分别投入资金1500万元,援建了铜仁市的松桃县桃花源村、印江县凤仪村。苏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3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及相关县区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对口帮扶工作,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过1.5亿元,帮助铜仁市建设一批示范带动项目,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除了帮扶3个美丽乡村建设外,苏州还帮助建设了3所职业学校,支持当地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并先后在苏州举办了县干班、中青班等20期、1000余人次的培训,实地考察学习苏州的发展经验和先进理念,大力培养紧缺人才,提高铜仁自身“造血”能力。

在此期间,苏州下辖的县级市、区与铜仁市的县、区全部实现了“一对一”结对帮扶。两市还搭建了农产品交易平台、产业招商平台、产业园区合作平台、旅游合作平台。双方制定了协同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方案,碧江经济开发区与昆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建产业园区;梵净山景区与拙政园景区开展了“联谊结盟”,并在拙政园设立了铜仁文化旅游推广中心。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