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创新机制解决“有人建、无人管”难题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不再“晒太阳”

2016-10-22 07:20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现在好了,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出了故障,会有专业人员来维修,村民再也不会抓瞎了!”北京市怀柔区神堂峪村民俗接待户王永东说。

在神堂峪村生态公园污水处理站旁,地面上没有任何建筑物,只听到脚下蓝色铁盖下哗哗的水声,处理之后的污水清澈透明。正在这里巡检的工人牛军告诉记者,这个污水处理站完全建在地下,日处理规模20吨,出水水质完全达到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B标准。

牛军和他的搭档王波均来自北京排水集团京怀水务有限公司,他们俩承担着怀柔区40处污水处理站的巡检任务。“这是我们的一项改革措施。2014年,区水务局和京怀水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由他们对怀柔镇村两级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运营管理,结束了过去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的状况。”怀柔区水务局排水中心主任崔海龙介绍。

近年来,北京市各级政府投入资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成后,由于村里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了有些设施损坏比较快,一些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久就处于闲置状态。

根据该协议,怀柔区232处已建成的镇村污水处理设施由京怀水务公司负责运营维护,政府按每吨1.5元的价格向该公司支付费用。“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率和处理率较未移交前,分别提高24%和30%。”该公司总经理李生涛介绍。

这一机制同时在其他区积极推广,例如,海淀北部农村地区4座污水处理厂和33座污水处理站的运营管理,已交由碧水源公司负责。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从今年7月起,北京市开始实施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政府按照3元/吨标准给予补贴,其中怀柔这样的生态涵养区,市级财政补贴高达70%,保障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不仅建得好,也用得好。(记者 贺勇)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