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面实施雪龙探极工程”——访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

2016-11-02 17:12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记者 刘诗平)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日乘坐“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远征南极。这次南极考察有哪些新看点?近年来我国极地工作进展如何?未来几年极地工作的战略任务怎样制定?如何确保其顺利实施?科考队出征南极之际,新华社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

南极考察新看点

问:这次南极科考队远征南极,有哪些新看点,有哪些新发现值得期待?

答:这次南极考察新看点颇多:

随着雪龙探极工程的实施,我国南极考察进入新境界,迈向国家战略需求、转向国产装备化、转向国际治理的“三个重要转变”思想开始指导考察实践行动。

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继去年成功完成南极测试飞行的基础上,本次将进入业务化应用试验阶段。其中,世界上首次执行该飞行降落冰盖最高区域冰穹A的计划,这在国际南极航空历史上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南极中山站、长城站和内陆考察沿线,将执行更高标准的环境保护政策,投入一批环保新设备、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以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国际南极事务话语权和影响力。

开启我国南极考察“海洋、陆地、航空”立体化、业务化协同考察新纪元,这次南极考察队的活动空间将刷新纪录。

不断拓展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考察队将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新西兰、印度、智利、韩国和巴西等国家开展后勤支持和科学合作,加速迈向南极强国的进程。

极地工作新进展

问:过去一年里,我国极地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如何评估30多年的极地考察工作?

答:去年我国成功实施了第32次南极考察和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雪鹰号固定翼飞机装备极地考察并成功首航南极;我国自主研发的极地全地形车装备南极考察,极地装备技术国产化研究迈出新步伐;第七次北极科考圆满完成国家专项“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和评估”的北极调查任务。

在极地研究方面,我国在南大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过程、南极深冰探测与冰盖研究、南极天文、极地大气与日地相互作用、北极海冰、生物多样性与基因资源、南极陨石与地质学、极地遥感与大地测量、极地工程和装备技术研发,以及极地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在考察能力建设方面,新建极地科学破冰船项目将于年底前开工建造;国家极地档案馆业务楼结构封顶,极地样品(标本)储藏与低温工程实验楼工程建设年内开工,国内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国际合作方面,成功实施首次中俄联合北极科考,开展了东西伯利亚海多学科综合考察;启动中国—格陵兰北极研究合作,中—冰联合极光观测台主体建筑结构封顶,召开中芬北极旅游圆桌会议与“北极可持续发展:机遇与全球化挑战”主题研讨会,中国—北欧北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回顾极地考察30多年的工作,我们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极地考察研究工作平台和体系,深入而广泛地开展了科考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考察研究取得具有重大价值和影响的科学成果数量不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有限;为国际极地治理提供的政策建议和公共产品还很不够。

“十三五”战略任务:深入开展极地保护和利用研究

问: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极地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极地工作“十三五”期间的战略任务如何科学制定?

答:“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极地工作“十三五”的战略任务是:在继续极地研究、科学认知极地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极地保护和利用研究。

——把国际极地事务重大问题弄清楚,深入研究南北极在全球气候系统,以及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国际极地治理作出我们的贡献。

——把极地的环境本底和气候变化趋势搞清楚,开展南北极未来的气候动力学与生态系统响应预测研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护极地生态环境提供政策、措施等公共产品。

——围绕极地大气、海洋、冰盖、生态、日地相互作用和气候变化规律、南极天文等极地科学前沿问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在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和探索宇宙起源等重大问题上作出我们的贡献。

——积极开展极地环境、生物基因和北极航道等利用研究,科学认识极地环境与社会的脆弱性和恢复力,有效支撑南北极可持续发展。

3大举措确保战略任务顺利实施

问:如何保障极地工作“十三五”战略任务的顺利实施?

答: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确保极地工作“十三五”战略任务顺利实施。

——完善极地工作顶层设计。改革和完善极地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建立规范的极地考察工作平台管理体系,实现极地考察良好的工作秩序、高效的资源利用和有效的环境保护。围绕国家极地战略需求和国际极地科技前沿,建立保障气候变化研究、极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业务化工作体系。

——全面实施雪龙探极工程。加强极地战略研究,开展国际合作,新建南北极科学考察站,完善极地考察站战略布局;新建极地科学破冰船,添置新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构建极地区域陆—海—空立体观测和考察保障体系;加强极地工程技术研究,提高我国极地卫星遥感以及空间、大气、冰雪、生态和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创新能力;建立长期、系统和网络化的极地环境综合观测和预测/预报业务化工作体系,提高我国极地环境和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能力;加强极地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交叉研究与国际合作,增强我国参与国际极地治理能力,使我国的极地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极地立法、政策制订和发展规划工作。加快《南极条约》的国内立法工作,建立极地活动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制订南北极国家政策和极地长远发展规划,确立极地事业的国家需求和发展目标,明确极地工作的重点和优先领域;履行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南极条约》协商和南极环境保护,参加北极理事会科学工作组工作和国际北极治理规则制订。

我相信,“十三五”期间我国极地工作必将获得更好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极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周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