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吉林:打造“水生态”力作

2016-11-07 11:31 来源: 吉林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打造“水生态”力作
——我省推进“绿色小水电”建设纪实

“生态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用这12个字来评价我省“绿色小水电”建设可谓恰如其分——

2015年4月11日,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摄影家协会、登山协会以及长白县十三道沟、十四道沟的老百姓纷纷来到鸭绿江畔,目睹了二十多年不见的成批候鸟在此筑巢安家。良辰美景,鱼动鸟飞,谁能想到,“长白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为此立下汗马功劳。

同年7月2日,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在全国率先通过小水电代燃料生态示范县验收,一颗明珠在长白山上闪耀。

星罗棋布小水电,熠熠生辉景更新。我省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通化、白山、延边、吉林等4个市(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74.4万千瓦。目前,我省有6个县级小水电网,分别在通化县、临江市、长白县、抚松县、靖宇县和安图县,截至2015年末,已建成66千伏输电线路1360公里,拥有66千伏变电所(站)56处,总容量395120千伏安——建设“绿色小水电”,正在成为我省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的一次成功尝试。

从重视新建项目转变为更加注重对原有电站的增效扩容改造和持续利用,从强调发电功能转变为更加重视发挥水电站的综合利用、生态功能和环境效应,从注重经济效益转变为更加重视地方发展和农民利益……我省积极推进绿色小水电建设,正在打造一批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经济合理、管理规范的绿色小水电站。示范带动,保护环境,一次事关全省“水生态”大局的攻坚战役在白山松水间悄然打响。

“小水电代燃料”:一次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小水电在我省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吉林省小水电的发展,从以木质水轮机带小发电机发电发展为钢质水轮发电机组,从一两座发展到上百座,从几十千瓦发展到上万千瓦,如今,我省小水电站像颗颗夜明珠,在长白山区的青山绿水中散发光辉,温暖四方,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幸福生活。

说起“小水电代燃料”,还得从头说起——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地处长白山南麓和鸭绿江源头,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随着国家制定封山育林政策,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乱砍盗伐得到了惩罚,原木储量得到了限制,长白历史上最大的产业大军——伐木工人变成了护林工人。但是,几千年来刀耕火种的传统习惯,尤其是长白人曾引以自豪的能就地取材的生活方式,在短时间却难以改变,这成了一道难题。

“小水电多一度,二氧化碳就少一度。”这是业内公认的一种说法。有专家指出,在三大清洁绿色能源中,目前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是比较成熟的。小水电是国际公认的可再生能源,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增加了小水电装机,改善了农村能源结构,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我省境内有五大水系,900多条河流,经勘察可建电站600座以上,总装机500多万千瓦,位居我国“三北”前列,充沛的水利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绿色小水电”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小水电,有人说它小,因为它的装机容量实在不大,不到5万千瓦;有人说它影响大,因为它参与改写了我省山区农民点灯用油、磨米用牛的历史。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示范县实施后,不仅可解决农民生活燃料问题,而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项目区配套实施了改厨、改灶、改厕、改电、改水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五改四化’工作,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省地方水电局局长许歌辛对记者如是说。

综合效益凸显:“一举三赢”的生态尝试

在采访中,省水利部门的专家向记者介绍:2006年,长白县开始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到2016年10月,该县共建设完成5处代燃料电源工程,项目代燃料户达1.6万户,占全县农村居民的94.8%,远远超过国家要求的60%以上的代燃料县达标标准,使该地每年减少木材消耗量7.6万立方米,减少有害气体及污染物排放5万吨,保护森林植被面积5.4万公顷,被国家确定为长白山生态功能区。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示范县工程,不仅生态效益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让人拍手称道。长白县望天鹅风景区属于国家AAA级风景区。景区位于十四道沟镇十五道沟峡谷内,由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如今景区内树种繁多、鸟语花香、怪石林立、飞瀑竞泻。

虽然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规模不大,但涉及区域水能资源开发,涉及千万农民利益,还涉及到项目区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农民纷纷用电做饭、取暖,告别了烟熏火燎的传统生活方式,过上了干净、卫生、健康的新生活,并节省了生活燃料费支出,减轻了农民负担。

采访中,长白县十四道沟镇望天鹅新村农民王晓军的“经济账”很有说服力:原来,他家年用电量360千瓦时,电费支出189元,其它年生活燃料费(薪柴、液化气、煤等)支出1050元。实施以电代燃后,他家年用电量1200千瓦时,电费支出384元,其它年生活燃料费(薪柴、液化气、煤等)支出450元。前后相比较,现在少支出405元。

同时,项目区大幅减少烧柴、烧煤,有效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和烟粉尘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取得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不反弹的生态效益,保护了森林资源,涵养了水分,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面貌……

近年来,我省一直积极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已建成12座代燃料电站,实现代燃料户39201户。目前,全省在建的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共有4个,分别为白山市西北岔水电站、安图县光明三级水电站、珲春杜荒子2号水电站、抚松县双河三级水电站,总装机16950千瓦,目前已完成投资1.41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58%。

一举三赢,打破瓶颈;山清水秀,柳暗花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力地推动了长白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近年来,该县被评为最值得向世界推介的50个“中国最美的小城”,被授予“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县”等称号。

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护林,以林涵水——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小水电代燃料”成为我省“水生态”建设、人水和谐发展的又一经典力作。

立法先行:让“绿色小水电”健康发展扮靓白山松水

“绿色小水电”,在白山松水间闪耀,成为我省“水生态”这篇大文章最亮丽的段落。

事业发展,立法先行。省地方水电局一直重视水电行业的立法工作。1994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制定颁布了《吉林省农村水电管理条例》,使农村水电工作步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轨道;1997年制定了《吉林省农村水电系统水电站标准化管理》、《吉林省农村水电系统电能计量标准化管理》等6项标准化管理条例;2008年出台了《吉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条例》;2009年省政府又以正式文件下发了《吉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权有偿出让若干规定》,对全省依法管理农村水电,实现水能资源有序、有限、有偿开发,促进水电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绿色水电,生态发展,良性循环,这是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省地方水电局近年来开展的重要项目之一。有立法“保驾护航”,我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更是硕果满枝:目前,全省已建农村水电站259座,总装机581.2兆瓦;在建电站8座,总装机容量86.6兆瓦。吉林省“十二五”电气化县共25个电源工程,已有21座水电站建成投产发电,投产装机容量41兆瓦。

捷报频传,我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进入佳境——共有长白、抚松、靖宇、临江、敦化、安图、珲春、桦甸、集安等9个县(市)被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批准为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

建设“绿色小水电”,还要节能降耗,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015年,我省开展并完成了17个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建设任务,通过发行水轮发电机组、更换自动化设备,提高水电站发电效率,实现了单站年发电量增加20%的目标……2012年9月,全国农村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培训班在抚松县召开,水利部水电局领导和专家对我省水电标准化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打造“水生态”力作,白山松水间,“绿色小水电”正在释放巨大生态效应。“十三五”期间,全省小水电工作结合我省农村水电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抓好“民生、平安、绿色、和谐”四个水电建设,强化水能资源管理,服务水生态文明,深化改革创新,一幅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宏大愿景与壮阔蓝图正为我们徐徐展开……

“绿色小水电”——破解水利生态难题的吉林样本,正在用勃发的生命力、创新力,打造吉林“水生态”的经典力作。(记者 翟劲涛 通讯员 边境)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