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促进中国-中东欧合作均衡发展

2016-11-07 12:14 来源: 瞭望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目前“16+1合作”就如同一辆列车逐步加速,现已驶入了快车道,并将充分兼顾彼此的需求和各方的利益

2014年8月2日,波兰首都华沙,人们欣赏中国京剧表演和民族器乐演奏

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11月5日在波罗的海之滨的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16+1领导人圆桌会议,并在第六届经贸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共同见证签署16国和中国合作项目协议,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

本次会晤回顾、总结了近五年来“16+1合作”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共商今后发展大计,在“互联、创新、相融、共济”的主题下,各国领导人强调今后加强互通互联,创造新的机遇、构想和方式,让17国和民众享受到更多和实在的优惠。

提升战略伙伴合作的新高度

2012年4月,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晤规划与拓展了中国与中东欧16国互利合作的前景与未来。自此,经过布加勒斯特、贝尔格莱德和苏州四次会晤,16+1会晤进入了第五年的历程。

这几年,也成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各个领域关系发展最快、取得成果最明显的时期,李克强总理风趣地比喻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6+1大于17”,要建成颐和园那样的“17孔桥”。而第五次会晤在里加举行,目的是使波罗的海地区国家与“16+1合作”更好结合,更好均衡发展,收获更多成果。

自去年的苏州会晤一年来,与会各方在执行和落实《苏州纲要》中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今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了捷克、塞尔维亚和波兰等中东欧三个国家。习主席对捷克进行的国事访问,创造了中国国家主席访捷、习主席访问中东欧国家和今年访欧的三个第一,把两国关系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高度。习主席访问塞尔维亚和波兰,将中国与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双方关系实现了新的跨越,为中塞、中波合作未来发展掀开新的篇章,带来重要机遇。

捷、塞、波在“16+1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访问为“16+1合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全方位地推进了与三国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也为中国-中东欧合作、中欧关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和“16+1”机制

契合双方需求和特点

16个中东欧国家指的是中欧的波兰、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巴尔干半岛国家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前南斯拉夫国家的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和黑山,以及波罗的海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16国总面积133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1.23亿,去年的GDP总额约1.4万亿美元,人均约1.15万美元。

中东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位置非常重要,南扼亚得里亚海和黑海可进入地中海,北临波罗的海,也是中国进入西欧最直接的海上之路,是中国“一带一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占了60多个沿线国家的约四分之一。从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雅典,经过马其顿和塞尔维亚,再穿越布达佩斯到华沙,直到北部港口格但斯克,是从亚洲和欧洲南部进入中东欧乃至西欧各国路程和时间最短、最经济、最理想之路,是“一带一路”在欧洲最重要的一段,尤其是匈塞之间的快速铁路建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与“16+1合作”的有效对接,正在着力打造互联互通新动脉,通过中欧海陆快线就可直抵欧洲腹地,渝新欧、义新欧、汉新欧等一条条运输线,将双方日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近年来欧洲正处于多事之秋,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乏力,乌克兰危机、希腊债务等多重烦扰远未平息,去年开始的难民潮和恐暴事件频发以及今年的英国脱欧公投,像阴影一样笼罩着整个中东欧地区。同时,这些国家内部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升级的强烈愿望,而中国在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的机制不谋而合,都契合了双方的合作需求和发展特点,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中东欧国家的积极响应,至今已和匈、波、捷、塞、保和斯洛伐克6个国签署了有关“一带一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在前几次的会晤中,17国领导人着重讨论了如何加强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农业质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中方提出了“16+1合作”框架,即共同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目标,以及落实合作推进路线图、对接发展战略和推进互联互通、打造产能合作新样板、不断创新投融资合作方式、促进贸易投资双增长和扩大人文社会交流等六大重点,达成的《中期规划》和几个纲要反映出各方强烈的合作意愿。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东欧则是欧洲新兴市场国家集中的地区,双方经济高度互补。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将中国装备制造产能与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衔接,对双方互利共赢具有深远意义。从2012年会晤机制建立以来,双方达成了一系列重点合作项目:如利用中方贷款实施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项目、科斯托拉茨电站一期改造项目竣工,波黑塞族共和国斯坦纳里火电站项目今年9月竣工,马其顿高速公路、塞匈铁路项目塞尔维亚境内路段等项目顺利启动建设。同时,经贸往来显著增长,投资领域加宽。近几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增长迅速,2015年达562亿美元,其中波、捷、匈等国名列前茅。目前中国市场上已有波兰牛奶、匈牙利葡萄酒、保加利亚酸奶等产品,中国城镇化进程也将带动牛羊肉、奶酪等需求扩大,中东欧将成为中方农产品进口重要来源地。

“16+1合作”潜力大前景广阔

在中东欧国家中,波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市场容量大、机会多,20多年来波兰经济一直保持正增长,去年还签署了亚投行协议,成为该行创始成员国之一;中欧货运班列几条线路经过或抵达波兰,这为中波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了有利机遇;广西柳工通过并购方式进入波兰市场,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已在华沙设立分行。

捷克作为中东欧金融业发达、地处中心和工业发展程度最高国家,意欲成为中东欧地区的金融中心和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国和罗马尼亚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项目中业已签署了有关核电机组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备忘录,燃煤电厂的投资意向协议和高速公路的修建等。马其顿已与中国开展多个重要合作项目,包括建设两条高速公路。保加利亚则大力推介其投资环境优势,以加快中方企业去投资兴业的步伐,并以多双边会晤强调两国间高铁项目和公路建设融资等问题。

中方愿意在波罗的海地区铁路、港口等建设上同爱沙尼亚合作,把握互联网的资源和聚集潜力,打造新的增长点。在“16+1合作”框架下共同开启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黑海沿岸“三海港区合作”,进一步探索互联互通的新框架。拉脱维亚今年举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国家协调员会议,中方支持拉脱维亚牵头组建17国物流合作联合会。拉方认为发展跨越亚欧的供应链将在地区和特定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担负起17国的相关协调工作,改善相互的物流信息交流。

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拥有优势产能,技术先进、性价比高,中方愿同有需求的国家分享这一成果,助推各国工业化和地区一体化进程。匈塞铁路的塞段去年业已启动,匈段也在克服各种困难争取早日开工。目前“16+1合作”就如同一辆列车逐步加速,现已驶入了快车道,并将充分兼顾彼此的需求和各方的利益。

中国与中东欧人员往来近年来也日益频繁,旅游、高等教育、媒体、智库等交流蓬勃发展。为方便往来,中国已将16国全部列入外国人72小时免签过境北京、上海等口岸名单。中东欧有着众多景色秀丽的旅游胜地,布拉格、布达佩斯、克拉科夫等地颇受中国旅游者青睐,仅今年去捷的中国游客就达30万人次。

打造不同地域和不同制度国家间

务实合作新模式

从华沙到苏州,再到里加,一路走来,“16+1合作”从小到大、由浅入深,涉及领域日益广泛,日益惠及成员国和民众。近几年中欧关系均衡、平稳发展,16+1会晤也表明中国对欧外交是全方位的,执行的是丰富多彩、均衡务实的政策,同中欧合作大局同步并举,致力于实现中国、中东欧和欧盟三方共赢、走出一条不同地域和不同制度国家间务实合作的新模式。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不同存在地域和不同制度是客观事实,“16+1合作”中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不可避免,中国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准备。中东欧16个国家中有11个是欧盟成员,其中有五国属欧元区,它们在同中方的合作中也必须遵循欧盟规则,16+1几次会晤均邀请了奥地利、欧盟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观察员参加。

另外,中东欧国家现在实行的都是多党议会制,政党轮流执政、方针政策变化很正常,今年就有多国进行议会选举、政府更换。而且,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不同的思维、文化、法规、习惯等,也会给开展工作带来麻烦。16个国家相互间的差别也很大,社会发展程度、经济水平各国不同,需要灵活应对。

随着“16+1合作”扎实推进,双方都切身感受到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在快速踏实地发展,相互间的认识比过去都有长足进步。了解和互信是发展关系的基础,相信经过双方长期和艰苦的努力,中国和中东欧这座友好合作的“17孔桥”一定会修建得势如长虹,结实耐用。(周东耀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2016btt.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