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专家:“16+1”机制助推各方合作共赢

2016-11-08 12:58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16+1”机制助推各方合作共赢
——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项佐涛

当地时间1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抵达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开启了中国国务院总理首次访问拉脱维亚之行。今年恰逢中拉建交25周年,李克强总理此次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对拉脱维亚进行正式访问,得到拉方的高度重视和高规格欢迎。

此次访问期间,李克强总理同拉方领导人就双边关系、“一带一路”建设、“16+1合作”、中欧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并为下一阶段双边关系发展规划方向。

“16+1合作”机制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如何加强中拉产能合作,以实现互惠互利?“16+1合作”对欧盟一体化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项佐涛。

中国经济时报:请你评价“16+1合作”机制的特殊意义。

项佐涛:“16+1合作”机制是中国和中东欧16国在相互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本着平等协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精神,结合自身特点、需求和优先方向,共同探索在相互关切的领域如何深化合作的一种机制。

目前,“16+1合作”机制以各国领导人年度峰会为主轴,辅之以双边的、多方位的交流和对话,成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促进双边、多边合作的最有效途径。中东欧地区虽然是一个地缘政治单位,但是各国国情有明显差异,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千差万别,历史传统、文化不尽一致,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外交定位也不相同,因此,单纯的双边合作难以满足中国和中东欧地区深化合作的需求。“16+1合作”机制既关照了中东欧地区的整体性,又包容了中东欧各国的差异性,适应了中国和中东欧16国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现实需要。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加强中拉产能合作,以实现互利互惠?

项佐涛:拉脱维亚是欧盟成员国,西邻波罗的海的拉脱维亚,位于俄罗斯与西欧、北欧的“十字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拉脱维亚历史上就是波罗的海地区的交通物流中心,目前正致力于打造成中国货物进入欧盟的桥梁。中拉领导人多次强调深化双方合作的重要性,希望不断开拓两国务实合作新的增长点,为深化两国合作注入新的动力。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高歌猛进的背景下,中拉合作成果喜人,目前中国已是拉脱维亚在欧盟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拉脱维亚从中国的进口增长了两倍,2015年对中国的出口比2010年增长三倍多。

访问里加期间,李克强总理与库钦斯基斯总理共同见证了中拉经贸、交通、文化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在“顶层”绘制了两国深化合作的蓝图。我认为,为了加强中拉产能合作,实现和互利互惠,中方需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去推动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的落实;注重实地调研和考察,加强项目的投资收益和风险分析,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中国经济时报:此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取得了哪些成果?

项佐涛:中国同中东欧16国共同发表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里加纲要》和关于开展三海港区基础设施、装备合作的联合声明,各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中国与16国签署合作协议,涵盖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人力资源、民航合作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成果有两项。一是,亚得里亚海、波罗的海、黑海三港合作。长期以来,中东欧国家经济碎片化情况严重,虽然存在着V4等地区合作组织,但是由于各国均将经济外交的中心瞄准了欧洲发达国家,中东地区内部的经济资源整合效率并不高。三港合作以港口产业聚集区为基点,通过航线、公路、铁路交通线建设,贯通中东欧地区,不仅可以高效整合地区内的经济资源、促进泛欧交通网络建设,还有利于加速中国、中东欧地区乃至整个欧洲间货物的双向流动,促进相关国家间资本、产能等方面的合作,符合17国发展需求,进而促进中欧关系发展。

二是,“16+1”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中国有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有很多优质项目,但一些项目因资金问题或是难以启动或是进展缓慢。“16+1”金融控股公司便是在此种背景下成立的。“16+1”金融控股公司旨在通过股权、债券等多种方式,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募集资金,成为诸多项目的“金手指”。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中方需要不断探索人民币“走出去”的多重路径。“16+1”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有益探索。

中国经济时报:“16+1合作”对欧盟一体化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

项佐涛:“16+1合作”对于欧盟一体化的促进作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促进欧盟内部的均衡发展和团结。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已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入盟以来,上述欧盟新成员国与老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并没有缩小,中东欧国家在经济竞争力、人均GDP、社会保障水平等多个方面都远落后于老欧洲国家,而且此种差距有扩大趋势。

治本之策就是欧洲的均衡发展,尤其是中东欧地区发展能力的提升和民众生活质量的改善。金融危机后,西欧在中东欧地区投资出现了“疲软”迹象,无法满足该地区进一步提振经济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国资本的到来,对于中东欧地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拉动就业、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增加社会福利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二,促进未入盟国家提振本国经济,助力他们早日实现“欧盟梦”。中东欧16国中塞尔维亚、黑山、波黑、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尚未实现加入欧盟的愿望。这些国家入盟进展缓慢的因素很多,但是经济发展水平未达到欧盟的要求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因素。目前,中方投资在塞尔维亚等国进展比较顺利,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一些示范项目深得民心。从长远来看,中国资本如果能够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农业等领域,势必会显著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它们加入欧盟铺好经济之路。

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投资地点是在中东欧地区,惠及的却是包括中东欧地区在内的整个欧洲。(记者 陈婧)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周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