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国PPP建设进入提速期

2016-11-15 07:31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打开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网站,全国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信息平台项目一目了然。网站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国项目入库的有10471个,总金额超过12万亿元。

庞大的数额背后,是过去3年间中国PPP模式的飞速发展。无论从规模还是落地时间来看,PPP在中国都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示范项目大幅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拉动民间投资、促进城市建设效率的新工具,PPP这几年在中国发展日渐成熟,从“海绵城市”到“产业新城”建设,到处都有它的影子。从2015年起,国家发改委每年都会安排5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PPP项目前期工作,今年这笔钱已由各地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

10月13日,财政部确定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包括北京市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大兴段)在内的516个项目入选,计划总投资额11708亿元。加上第一批和第二批,财政部共推出748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超过1.95万亿元。项目数量从第一批30个增长至第三批的516个,3年增长了逾17倍;与第二批相比,第三批的项目数量大幅增长,项目投资额增长77.09%。

世界银行副行长劳拉·塔克最近总结说,中国在基础设施PPP方面已是“全球领袖”。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艾伦·特拉格则表示,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

制度建设及时跟进

近年,PPP的迅速发展与来自政策层面的推动息息相关。

早在2013年7月3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指出,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

而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2014年,财政部、发改委先后发文,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包括明确原则、确定项目范围、限定操作模式等一系列规定出台。

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为PPP的发展制定了规则。

与此同时,一系列围绕PPP的配套措施出台,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好民间投资、成立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以及成立PPP融资支持基金等。这些,瞄准的就是为PPP发展保驾护航。

各地探索卓有成效

在实践中,PPP让不少地方都尝到了甜头。

各地都在不断推出新措施,促进PPP发展。在贵州,设立了100亿的PPP母基金,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在重庆,PPP改革之初就规划好,到2020年该市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将达1.8万亿元;在北京,PPP项目突出交通、生态、产业“三个优先”,有着很强的特色。

“通过把药品配送权出让,以及分8年还6.8亿元,能实现的是政府不出资也建成公立医院,仅3年就能建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广西贺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以PPP方式建医院后,因为项目前景好,迅速吸引了几家大的上市公司前来投标。像这样的例子在全国还有不少。

根据明城投资PPP研究中心的数据,过去两年多时间里,重庆、山东、湖南、浙江等地PPP项目实施规模和落地率等方面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而从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来看,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城镇综合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PPP项目中占比名列前茅。(记者 刘少华)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杜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