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经济民生座谈会,详听两位民生专家对总理说
医保养老公租房

2016-11-16 15:37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11月14日,就在中国经济10月份“成绩单”公布当天,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座谈会。与以往“经济形势专家企业家座谈会”的会议名称不尽相同,本次会议特意加上了“民生改善”的字样。

变化的不仅是会议名称,除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外,两位与民生领域密切相关的专业人士这次也被总理邀请参会。他们分别是北京医院院长、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益新和南京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主任颜江。

“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李克强总理的一番话道出了座谈会特意加上“民生”的意义。

会上,两位专家都跟总理反映了哪些民生问题,中国政府网(微信ID:zhengfu)、国务院客户端带你去现场听听。

医保对医疗行为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5个原因:

1. 分属不同部门;

2. 尚有个人账户;

3. 政策不一致;

4. 对医院、药厂、器械商等未能形成强大的谈判能力;

5. 对医疗行为的专业/实时监管有待加强等。

创新机制主要体现在创新医保管理机制和付费机制。目前深圳罗湖正在试点“医共体”模式,整合辖区内的公立医院和社区诊所形成医疗集团,打破分层管理,办出“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并由医保按人头给予总额付费。医疗集团主动安排好医生下基层,主动去开展预防工作。所以应该通过创新机制来强基层,发展“医疗区”的理念,把“强基层”由 “政府要”变为“我要”。


1. 政府医保一体化;

2. 医疗资源融合:打破行政层级;

3. 基层实行医疗、疾控、计生整合;

4. 信息化:基于标准化的数据互联共享。

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强基层”。

只有基层强大了,这些工作才能落地: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推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缓解大医院“看病难”;增强老百姓“获得感”,设立家庭病床、实行医养结合、加强临终关怀;体现“预防为主”,控制医疗费用等。而“强基层”的关键又在于“强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在积极推行公租房实物安置的同时,今年6月底出台了公租房货币化保障政策。在全国率先将公租房货币化保障范围,由城市低收入群体向中等偏下收入和以新就业高校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为代表的新市民延伸。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三口之家最多每月补贴1920元;高校毕业生最多每月补贴1000元;外来务工人员每月每人补贴360元。今年7月份实施以来,南京已有近万人直接受益。

住房保障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和社会各个层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的管理依据仅是部门规章,效力层级不够,无法适应行政执法、退出机制建立、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公租房制度的建立,是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解决人民群众住房困难、吸引人才、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鼓励各地在加大公租房货币化保障力度的同时,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与公租房需求相匹配的建设规模。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