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随笔:中国飞天梦为世界航天事业注入新动力

2016-11-18 20:35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 杨骏)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飞船18日凯旋,亿万屏息静待的民众欢呼雀跃。

飞天,之所以引人注目,正因它承载中国人矢志追逐的梦想,也是丈量中国空间实力的标尺。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太空牵手以及顺利返回,继续延展中国飞天梦想,彰显愈加宏伟的科技理想与民族抱负,也为未来世界航天事业的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航天大国的普遍共识是,空间站是载人航天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空间站是载人航天工程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技术体现。

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类似空间站前身。与美国和苏联曾经发射的空间站和眼下在轨运行的450多吨重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天宫二号还是个“小个子”。然而,这个“小个子”不简单。它凝聚中国航天人的心血与智慧,是为实现更宏大飞天梦奠定的坚实基础。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航天员入住,天宫二号正式投入使用,打响我国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关键一役。空间站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最高目标,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预计2024年左右,随着国际空间站退役,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此次30多天太空之旅,仅是中长期太空驻留的一个准备阶段,难以同国际空间站中动辄半年以上的空间栖息媲美。然而,中国航天奋起直追的劲头、日新月异的速度已让世界惊叹。从2003年首次发射载人飞船,到执行“多人飞天”任务;从实现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太空实验室对接,到如今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并成功返回……实现这一切,中国仅用不到15年时间。

太空授课、做实验、泡茶喝,中国航天员展示世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不乏轻松、潇洒的一面,其背后则是全国数百家机构、十几万科技大军的通力协作、紧张奋战。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里程碑式突破,极大提升了国家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也令世界瞩目。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网站刊文评价,如果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定义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力争成为太空强国的征途似乎将成为21世纪前半叶的标志性事件。

如今,各国航天界纷纷表达加强与中国合作意愿,期待在未来拜访中国空间站。早在2013年神舟十号发射时,欧洲航天局载人航天项目主任托马斯·瑞特就曾表示,欧洲航天局可能与中国展开合作,欧洲航天员中心已经启动中文培训。

眼下,中方分别与俄罗斯、欧洲航天机构就科学家进入中国空间站达成协议。中国空间站设计预留与其他航天器对接、展开舱段级合作的接口。在空间站发展中,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姿态在方案设计、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等方面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事业中,中国理当有自己的贡献。可以预见,中国航天事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不仅成就中国梦想,还将造福人类,令全球获益。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于士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