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太空辉映中国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历程回眸

2016-11-19 15:3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 王婷)伴随着神舟十一号返回舱于11月18日13时59分成功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的脚步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摘星揽月上九天。炎黄子孙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国人习以为常般地触摸在现实里。

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走过的历程,既倍感欣慰和自豪,又满怀憧憬和期待!

“跨越”战略

1992年1月,一个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日子,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

这个工程由七个分系统组成,包括航天员系统、飞船应用系统、载人航天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着陆场系统。其中,载人航天飞船系统是核心,包括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

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当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的时候,尽管我国已经掌握了大推力火箭和返回式卫星技术等基础技术,对于载人航天这个航天领域的最高难题,却几乎从零开始。

即便如此,中国航天人还是大胆提出了设计制造一步跨越国外近40年发展历程的飞船的设想。

“我们不想重复国外的老路,为的是奋力追赶拉大的距离。”神舟飞船系统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说。

“登天阶梯”

中国的载人航天,走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从火箭研制的高标准到飞船设计的高起点,从独具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体系的建立到先进的航天测控网的形成……

一系列高技术、新创造、新成果,无不是航天人自主创新的智慧结晶。

从神一到神四,搭建了中国人的“登天阶梯”。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次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首次投入使用。

——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发射升空,在轨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飞行中,先后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

“中国速度”

神舟五号飞船,是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行。

2003年的秋天,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飞上太空。

21个小时,不长,但却让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时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使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个新阶段,又一个新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天。航天员乘组指令长翟志刚在太空成功实施出舱活动,顺利完成中国航天员第一次空间出舱。这标志着中国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天,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

这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时隔不到1年后的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升空。并于2天后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一浪高过一浪,翻动的是中国航天人的执着和担当。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从大漠深处起飞,升空后再和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

至此,中国已基本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并为后续空间实验室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梦无止境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强国梦想不止。

2016年,中秋月圆之夜。9月15日,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飞向太空。

神舟一号发射以来,中国航天人一步步向空间站时代迈进。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时便定下的目标。

“发射天宫二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进行关键技术验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空间实验室任务完成后,我国将开始建造中国空间站。”

仅仅一个月后,神舟十一号飞船载着两名航天员飞向太空,突破航天员中期驻留技术,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中国人在既定的目标上稳步向前。

“2020年左右实现重点突破,加速迈向航天强国;2030年左右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2050年之前实现超越引领,全面建成航天强国”——在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洋溢着自信与豪迈,又饱含着稳健与从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昂首阔步迈向建设航天强国的中华民族,必将为和平利用太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