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直面农村“病灶” 补齐治理短板
——广东夯实农村基层治理基础

2016-12-08 18:1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广州12月8日电(记者 车晓蕙、吴涛)针对农村基层问题和矛盾,广东省梳理根源性“病灶”,花大力气解决拖欠征地补偿款等历史旧账,对农村“三资”不清等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农村基层治理基础。

补“欠账”:基层治理轻装上阵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和省委组织部牵头对农村基层问题进行的专题调研中,不少干部感慨:基层工作难,很多时候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开展征地工作,不少农民会说:没问题,但把以前征地欠的钱先给我。

排查显示,广东省历年来有24.64亿元征地补偿款未及时支付给村集体及村民,有13.3万亩留用地“欠账”,拖欠时间最长的达十几年。

广东省国土厅副厅长杨林安说,过去,地方政府“重审批、轻监管”,征地补偿款、留用地不能及时落实。而继任官员对历史遗留问题怕啃“硬骨头”,不愿想办法或动真格解决问题。

调查出的欠账还有:农村“乱占、乱卖、乱租”违法用地9565宗;106.4亿元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滞存于社保专户,未落实到农民个人。

2015年6月,广东省委召开全省基层工作会议,部署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多部门联合行动,以建立台账的方式逐项强力整治欠账。

到今年6月底,列入台账的拖欠征地补偿款已全部兑现,拨付到村集体和农户;征地社保滞留资金全部落实到个人;13万多亩留用地已落实接近一半;“三乱”违法用地案查处基本完成。

补短板:理清“家底”、遏制贪腐

除清补欠账,农村治理的一些制度性问题也成为整治的重点:不少农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处置不公开不透明,导致村干部“小官大贪”屡禁不绝。

对此,广东将农村“三资”平台建设从珠三角向相对落后的粤东西北全面铺开。目前,全省24万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三资”清理核实。

在湛江市湖光镇,记者看到,镇政府专设了农村“三资”交易竞价中心,电子屏上滚动着各村鱼塘、土地交易信息。临西村是有名的问题村,前三任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都因贪腐被查处。现任村主任孙文忠说,以前支书签个名,土地物业就租出去了。现在,村民对集体资产一清二楚。最近一块11亩的地,招标底价6.5万元,在竞价中心以26万元拍出,“村里都传开了,说这个好”。

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牛宝俊介绍,广东农村集体资产规模居全国第一,去年以来,通过清查核实,仅账外合同就补录了1.7万多份,为农民年收入增加7.77亿元。

探索长效机制避免“一阵风”

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毅说,我们一直在反思一个现象,这些年对不少问题村都选派了优秀干部,但没几年新干部又出事了。广东此轮整治就是让“病、弱、散”的农村基层环境得以改善。

在花大力气补欠账补短板的同时,广东各地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避免整治“一阵风”。以征地补偿为例,惠州市探索征地信息网上全流程公开,补偿标准和数量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受到群众欢迎。

针对基层干部和组织自身的问题,广东省开展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集中排查,一年多来立案查处涉农职务犯罪1900多人,查处涉黑恶犯罪案件2.5万多起。

广东在全省推进严管基层干部的机制,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年年排查、年年整顿”常态化,去年就整顿了280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使基层组织更具活力和战斗力。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