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城市文化需求

2016-12-14 07:53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图为南昌市大众文化服务深入小巷楼宇。

图为南昌市非遗项目“赣江木排号子”活态传承现场。前排左三戴眼镜老者为传承人胡大婵老人。

  图为南昌市万寿宫社区文化义工送服务进校园。

图为南昌市青年社团开展户外文化交流活动。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政府文化部门如何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实施好共享发展战略,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构建更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供体系,强化有效供给以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近期我们就这一课题对江西省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现阶段文化服务供给情况良好

  本次调查采用入户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样本覆盖全市。调查对象的抽取是以全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的数据为基础,按2‰的比例在全市县市、管委会、开发区等对样本量进行了分配。

  从问卷回收情况来看,满意度排在前面的是:文化广场便利性(80分)、文化在市民心中的地位(76分)、文化服务有进一步需求(76分)、近年来南昌的文化发展(74分),这四项都处于良好的状况;满意度排在后三位的是:文化活动形式(52分)、文化活动策划水平(58分)和文化活动参与度(59分)。

  (一)调查反映现阶段文化服务供给取得良好效果

  1.南昌总体上让被调查者拥有文化认同感。调查数据显示,有81%的市民对南昌的整体印象是满意的,13%的人表示基本满意,只有6%的人持不满意态度。近年来,南昌市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实施重点文化工程。近5年来,全市新建改建公共文化项目41个,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等五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工程,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不断覆盖边远乡村,受益人群增至48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95%。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努力同心,共同把南昌建设成为全省核心增长极,全省经济强市的地位逐渐确立,从客观上推动了城市文化认同感的提升。

  2.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和文化中心打造具有便利性。一个城市给市民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此问卷仅从市民的文化消费环境、消费意愿、消费水平以及文化消费的满意度等四个方面展开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有74%的人对南昌市的文化消费环境中文化广场活动持满意态度,满意度综合评价居21项榜首。对于南昌市的公共文化普惠率,有80%的人在基本满意之上;有37%的人认为南昌市的文明程度在满意之上。如何增强市民的文明素质以匹配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这将是南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值得思考的一大课题。

  3.城市的社会文化大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对现有居住的自然环境(包括空气、水质、道路干净程度)、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查时,持满意态度的占40%以上,普遍认为市区居住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随着新城区的全力建设和旧城区的全面改造,南昌市正朝着绿色生态城市的方向发展。

  4.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较为充实。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市民对南昌的文化设施持满意态度的达54%,日均文化娱乐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市民占调查总数的56%。近年来,南昌市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直朝着“文化南昌”的方向努力,市民的文化业余生活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

  (二)调查从四个层面反映文化需求的差异性

  1.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市民消费指数

  调查结果显示,收入的高低与百姓文化服务需求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且需求指数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表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需求指数最低的是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市民,而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则其指数总体相对高一些。

  2.不同年龄的人文化需求指数差异显著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人群其文化需求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服务需求指数相对最低的人群主要是40岁—55岁年龄段的市民,此年龄段正面临子女教育就业、老人赡养、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且对自身的期望要求较高,导致身心疲惫,这是其文化需求指数不高的最主要因素。

  3.男女需求指数有差别

  调查结果表明,女性的文化需求指数略高于男性,大多数女性在家庭承担着主内的角色,基本上都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主要从家庭成员丰富生活情趣或子女教育身上获得文化体验的满足;而男性更关注收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且社会压力较大,因此女性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较男性强,故其文化需求指数要高于男性。

  二、服务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其硬件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结合样本分析和实际,南昌的体系建设期间供需结构调整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1.文化要素投入存在短板

  从宏观视角看,“十二五”期间,南昌市文化服务投入总量仍然偏小,文化产业层次也不高,文化服务消费区域竞争力不强。从结构视角看,传统文化服务占据较大比重,智能化服务层级较低,供给结构老化,文化资源综合利用整合度不高。从国内视角看,南昌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与全省各地市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和发达地市、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文化建设相比,优势产业也面临激烈的竞争;文化活跃程度、开放程度与一线发达城市相比则存在较大距离,文化辐射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文化融合创新驱动表现失衡

  从创新层面看,南昌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迫切希望提高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水平,消费需求也很旺盛。而公共文化服务则过多惯性依赖政府投资和部门投入,内在创新动力不足。从融合层面看,“互联网+文化”与其他文化载体建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尤其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度不高,服务需求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不足,尚未形成支撑和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从驱动层面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科技意识不强,利用科技手段加快构建覆盖广泛、适销对路的服务空间的紧迫感不强,服务主体自身满足智能化服务的需求意识薄弱。

  3.文化服务区域结构形成差异

  从收入方面看,南昌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趋势依旧明显,城乡收入、行业收入和不同人群收入差距较大;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外来农民工、留守儿童及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缺乏长效综合服务机制和评价体系;从内容方面看,面对大量单向传递的文化服务活动,供给结构升级缓慢,广场舞、大合唱等大同小异的主题演出,难以满足多元化、不同层次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各区域专业人才队伍仍有年龄、学历、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有效供给存在偏差,直接影响了文化供给不均衡。从质量方面看,不同区域的文化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差异化需求在现实上客观存在,文化供给与市民文化需求不对路,市民不愿参与和不敢消费,直接抑制了居民现实文化消费需求。

  4.市民文化消费存在不利影响因素

  从比较全国2015年调查数据来看,影响南昌市民文化消费指数的三大不利因素:活动形式、策划水平和参与度,与全国影响文化发展水平的文化消费线性水平基本一致。

  5.公共文化供给服务的短板

  一方面,政府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的支撑和保障,而社会显现多样化、人文化、个性化的消费新取向;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素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仍处于追求建大场馆、立新标识及传统的“自娱自乐”式发展阶段,远未跟上消费升级需求。

  从内容上,无力实现优质文化资源价值最大化。内容陈旧,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群众的不同层次文化需求,基层人才知识结构薄弱,导致深层次服务出现供给不足。

  在形式上,文化公益的边际效应正日益递减。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传统单一”式的“大众套餐”,无力满足“订单式”分众文化消费新需求。粗放型文化服务供给饱和,市场和社会组织逐步“兼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职能,公共文化机构主体地位和功能定位面临重新解构。

  在成效上,有效供给的服务框架不协调。忽视复合型人才培养,造成服务成效“虚化”,与群众的实际感受相悖。

  三、从源头推进文化共享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已进入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文化服务面临更多样需求的发展态势不可逆转,改变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固性和惯性,必须从供给侧出发。

  (一)实现全民共享的必然选择。供给侧改革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尊重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也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全民共享的本质内涵是全民普惠,人人享有。只有从增加有效文化供给、改善供给服务结构、提高供给效率等角度入手,缓解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最大效益化释放供给服务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准,解决均衡服务稳步发展的问题,才能实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统筹城乡的文化均等化发展。

  (二)实现全面共享不可错失的必然机遇。文化供给与需求相互依存,公益性文化服务主体的供给能力必然在社会文化有效需求中起决定作用。有效需求不足,意味着文化供给能力和输出能力处于弱势,只有通过多样化公共文化共建模式,提供高质量、对口味、适应现代传播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的文化竞争实力和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全面共享为优化文化服务结构布局搭就更大的舞台,公益性文化服务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实现共建共享的必然要求。从供给角度来看,文化建设主体服务结构老化、供给结构和供给方式不适应文化服务客体需求的快速升级,创新能力不足与旺盛的现实性消费需求不相匹配,会成为制约文化长期均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人民群众的应有权利,文化的共同建设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因此,推进文化共建是实现全民共享的根本保障。

  (四)实现渐进共享的必经之路。从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来看,与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基本文化权益保障还不均衡。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共享发展就会面临空间上、质量上的瓶颈。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渐进共享积极推进,从整体上量力而行,以有效供给解决当前必须解决和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升全民文化需求指数,才能逐步同步稳步实现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四、提升文化服务效能的思路对策

  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就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拓宽和提升供给服务效能提出几点建议:

  (一)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扩大有效供给。共享发展理念强调以共享引领民生,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制度关怀和社会主义文化理念。逐步推进实现城市的文化愿景,增强市民文化福利,满足市民共同的文化期待,南昌市可构建长效机制,有效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完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标准体系,均衡不同区间的公共文化产品资源,实现公共文化产品有序、公平分配。推进文化馆(群艺馆)建设、服务、运行管理标准化,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文化资源,形成特色多样的“文化菜单”,打造强势品牌服务,提高文化附加值。在全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基层文化“一站式”服务到位。在全市统一分级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专项账户,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和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基层文化场所标准化、均衡性建设,合理布局,将文化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通过非营利、自愿的方式参与到公共文化供给中,将社会文化福利辐射到不同群体,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缩小服务差距,彰显社会公平。

  (二)建立居民文化消费机制,提高供给效能。文化消费水平直接反映城市文明程度,也是衡量地区历史文化沉淀、社会文化氛围和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衡量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就是文化消费占总支出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中,南昌市目前已经入围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名单,必须以此为契机,着力培育文化消费习惯,积极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适应消费结构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的同时,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南昌市、县区文化馆两级均新建了文化场馆,可依托这些场馆重点培养市民的文化消费习惯和艺术欣赏水平;探索和引导文化投资逐步朝适应群众购买力的方向落地,有条件的地区对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拉升基层文化消费。同时,提高市民对精神文化产品及劳务的占有、欣赏和使用,充分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依托南昌历史文化名城、万寿宫文化街区、各古村落及文物和非遗等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向全国传播交流南昌文化,形成新的社会热点和消费增长点,有效提高供给效能。

  (三)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改善供给结构。新供给需求已经明朗化,服务新方式才刚刷新,南昌公共文化必须处理好新需求与新供给的关系。一方面政府政策托底,守住民生底线;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金资助和投入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不偏离公益轨道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供给领域,既可以缓解政府主导文化供给的压力,又能满足公众对于公共文化需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同时,引入第三方竞争机制,以改善单一供给效率低下状况,提高自身公共文化产品质量、弥补自身文化再生资源不足。只有文化领域的社会资本参与度进一步提高了,才能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供给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新需求。

  (四)强化宏观管理,拓展新供给格局。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新供给格局的逐渐形成,南昌市多样化文化服务及服务产品流通已初具规模,条块分割、区域封闭和城乡分离的传统格局初步打破,文化资源开始转化为文化资本,文化资源中文化信息、学科人才和服务专长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向社会敞开。城市文化馆自身的公共文化学术研究目前与城市发展地位还不相匹配,学科研究力量不足。为同步适应文化发展要求,进一步重视理论建设和学术创新,构筑区域性文化人才高地,才能更好破解目前实践中的种种难题。南昌要利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机会,科学提供“订单式”“菜单式”文化服务,与提升公共文化效能相结合,加快建立健全文化服务群众评价与反馈机制。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方圆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